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_第一百九十五章 他《东方都市报》是干什么吃的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九十五章 他《东方都市报》是干什么吃的 (第3/3页)

>    “什么事?”

    “浦江日报的人,来找你了?”

    “老三啊,你放心,李叔我绝不会和其它报社合作的,尤其是这个,”

    李若诚拍了拍桌子:“浦江日报!”

    “嘿,我还不知道什么事呢,就让我放心。”

    “其实也没什么事,”屋里的李怀英笑了笑:“浦江日报想刊登《飘》的连载,给你李叔拒绝了!”

    一说起这事,李怀英就想起了那天提着大包小包上门的编辑。

    其它先不论,那浦江日报社的诚意还是rou眼可见的。

    可惜没缘分!

    别说李若诚,就是她李怀英这道关都别想过。

    译作者的稿费不同于原创作家,交稿就能数字数算稿费。

    翻译的,必须要等到图书出版上市发行,才能收到出版社支付的稿费。

    在《飘》没有交稿发行前,是江山给了自家老伴一个每周都能结算稿费的机会。

    表面上看,是老三央着李若诚替《东方都市报》翻译《纳尼亚传奇》。

    其实,二老心里都清楚,这是人江山送上门的快捷稿费。

    不然,他江老三自己个翻译难道不香?

    最关键的是,自打李若诚被聘为《天天英语角》的专栏翻译家后。

    心情跟着就越来越好了。

    天天不是琢磨翻译段落里的语法,就是乐滋滋的看着江山挑回来的读者来信。

    一想到广大读者们对《天天英语角》的喜爱,李若诚每天都精气神十足的!

    “就为了这事?”江山确认道。

    “就这事啊,之后又找过来一次,我直接就告诉他们,”李怀英继续道:

    “来多少趟都没用,我们家老头是不会答应的。”

    看着眼前的两位老人,江山心里一阵莫名的感动。

    他知道,两位老人宁愿不要稿费,也不同意对方刊登《飘》的请求。

    完全是因为向着他们的《东方都市报》。

    “李叔,他们有没有提稿费的事?”江山快速问道。

    “稿费?”李若诚没想到他会这样问:“好像提了吧!”

    说完,他看了看身旁的老伴。

    当时的李若诚,只顾着皱眉摆手,连对方究竟说了些什么,都懒得听。

    “提了,第二次来的时候还加了,”李怀英回忆了一下:“说是会和作家一个档位。”

    1980年之前,稿费仍维持之前的算法。

    作家每千字8至15元,译作家每千字5至10元。

    这个标准从1958年之后就没动过。

    58年之前倒高得很,但组织上觉得稿费太高,会影响文学界的不良风气。

    听着好像有点道理。

    只可惜,最终受伤害的还是那些挣扎在中低层的文学工作者。

    “按原创作家的稿费算?”江山直接道:“那干嘛不答应他们。”

    “嗯?”李若诚直接愣住了:“答应他们?老三,他们可是《浦江日报》的人。”

    “那又怎样?”江山认为:

    “如果说《东方都市报》要刊登《飘》的,您自然不用答应他们,可是我们现在没要啊,这笔稿费干嘛不赚?”

    “这……?”

    李若诚和老伴互看了一眼:“这不会影响《东方都市报》的销量?”

    “怎么会呢,”江山对自家报社的连载,还是很有信心的:

    “再说,这《飘》的确是部好作品,应该让更多的群众看见。”

    “这点倒不假。”

    李若诚缓缓点了点头。

    对于自己花费心血翻译出来的,他当然希望有更多的读者看见。

    第二天,浦江日报社。

    副刊部的吴主播将一份当天的《东方都市报》放在了魏远行的办公桌上。

    “怎么样?”魏远行当即翻开了报纸:“杨铁心和郭孝天冲出去了吗?”

    “唉,”吴主播摇了摇头:“郭大哥去了。”

    “死了?”

    看上去洋洋洒洒的一方豆腐块,很快就被魏远行看到了最后一个字:

    “又没了,他东方都市报是干什么吃的,就不能痛快点,天天搞得像挤牙膏一样!”

    “总编,”吴主编提醒道:

    “咱们报的《小灵通漫游未来》虽然也挺受欢迎的,但比起这《射雕英雄传》可差的远了。”

    “嗯,”魏远行沉下了脸色。

    几息后,忽然高声说道:“走,今天我亲自去那老头家一趟。”

    “还去?”

    “既然《飘》现在是卖得最好的,就值得我三顾茅庐。”

    就在魏远行领着吴编辑赶向茅庐的时候。

    浦江市所有的报亭都在上演着争抢《东方都市报》的疯狂剧情。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