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二十六章 伏线拎起即杀机 (第5/5页)
只是齐景龙思来想去,都觉得这是一场极有可能牵动各方的复杂局面。 所以齐景龙打算多收集一些消息再说。 好心帮忙,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别给人添麻烦。 齐景龙坐回座位。 琼林宗会是一个较好的切入点。 因为这个财源滚滚的宗门十分鱼龙混杂,打探他们的消息,不会打草惊蛇。 还有一座与太徽剑宗世代交好的门派,听说就有做过骊珠洞天本命瓷的买卖,可以旁敲侧击一番。 此外,齐景龙还有一些想法。 无非是循序渐进,追求一个慢而无错,稳中求胜。 齐景龙大致有了一条脉络之后,便给自己倒了一杯茶水。 如今的北俱芦洲年轻十人当中。 崇玄署皆是先天道胎的杨凝真杨凝性兄弟,齐景龙当然都很熟悉。 尤其是跑去习武的杨凝真,更是一个喜欢钻牛角尖的。 杨凝性排第九,哥哥杨凝真垫底,但是事实上,杨凝真的名次可以前挪几个。 拍在第四,也就是齐景龙身后的那位,名叫黄希。 是一位山泽野修,是北俱芦洲历史上最年轻的野修元婴,属于那种特别能够一点一点磨死对手的可怕修士,但是玉璞境剑修都极难杀死他。既靠神通术法,也靠那件杀出一条血路得手的半仙兵,以及早年机缘之下“捡来”的半仙兵,一攻一守。而且此人性情阴沉,城府极深,睚眦必报,被誉为北俱芦洲的本土姜尚真。 一次报仇,他一人就将一座二流仙家门派屠戮殆尽,没留下一个活口。 可怕的是他没有选择光明正大地硬闯山门,而是三次潜入,算计人心,到了一种堪称恐怖的地步。 等到一位玉璞境剑仙率领众人赶到,他刚好远离,那位仙家门派的老祖师刚好咽下最后一口气,金丹被剥离,本命元婴被点灯,就那么搁放在祖师堂的屋顶,熊熊燃烧。 山上山下,皆是一盏盏不断燃烧魂魄的修士本命灯,有些熄灭,化作灰烬,有些还有魂魄残余。 一座原本灵气盎然的仙家山头,那股子阴森气息,如同鬼蜮。 齐景龙与他打过一次交道。 齐景龙还出剑了。 但是那人且战且退,甚至与他齐景龙说了一些肺腑言语,以及一些齐景龙前所未闻的山上内幕。 其中关于分心一事,就是此人的告诫。 这位野修,名为黄希。 黄希也曾做过一些莫名其妙的壮举,总之,此人行事从来难分正邪。 在他齐景龙之前的那两位。 第一人,不去多想了。 只要他愿意出手,对方就肯定已经输了,哪怕高他一境,也不例外。 这还是他从来不动用那种认主仙兵的情况下。 就算是他齐景龙,难免都有些高山仰止,只不过齐景龙却也不会因此就心灰意冷便是。 大道之上,一山总有一山高,从来如此。 而且齐景龙坚信,自己与他只要双方差距不被拉开太远,就有机会追上。 至于第二人,名为徐铉。 在此人尚未出生之时,就有数座宗字头仙家伺机而动,据说还有中土神洲的世外高人,亦有窥探。 这其中必然牵扯极深。 徐铉在修行路上,最终炼化而成的五行之属本命物,堪称奇绝,气象之大,蔚为壮观。 他有两位贴身侍女,一位专门为他捧刀,刀名咳珠,一位司职捧剑,剑名符劾。 是北俱芦洲北方剑仙第一人白裳的唯一弟子。 所以徐铉既是这位剑仙的大弟子,也是闭关弟子。 关于徐铉的传闻,不多。 但是每一件,都很惊世骇俗。 比如他其实是琼林宗的半个主人,而琼林宗的生意早就做到了宝瓶洲,甚至是桐叶洲。 又比如他的志向之一,是击败恩师白裳。 最近的一件天大传闻,则是徐铉希望与清凉宗女子宗主贺小凉,结为道侣,只要她答应,他徐铉愿意离开宗门,转投清凉宗。 可无论是弟子扬言要击败师父,还是离开宗门,大剑仙白裳始终无动于衷,不过听说白裳如今在闭关,试图破开仙人境瓶颈。这应该就是白裳没有一起去往倒悬山的原因。没有人会质疑白裳的气魄,因为白裳在一生中,两次投身于剑气长城的城头上,在那边待了将近七十年。 由于徐铉从未出手过,以至于北俱芦洲到现在都不敢确定,此人到底是不是一位剑修,就更不用谈徐铉的本命飞剑是什么光景了。 但是没有人质疑徐铉的年轻十人榜眼位置。 因为徐铉破境先后跻身洞府境,跻身金丹境和元婴境,三大修士门槛,皆有气势恢宏的异象发生。 有人说徐铉其实早就跻身上五境了,只是白裳亲自出手,镇压了全部异象。 而徐铉又是十人当中,最年轻的那个。 比排在第四的黄希,还要年轻三岁。 然后才是太徽剑宗刘景龙。 第五的,是一位女子武夫,如果不算杨凝真,她便是唯一一位登榜的纯粹武夫。 第六的,已经暴毙。师门追查了十数年,都没有什么结果。 第七的,与人在砥砺山一战,两败俱伤,伤及根本,所谓的十人之列,已经名存实亡。 对方是一位敌对门派的年迈元婴剑修,明摆着是要用自己的一条命来,毁去这位年轻天才的大道前程。 既然明知是陷阱,都没能忍住,选择应战,那么这就是下场,大道从来无情。 第八的,便是那位水经山卢仙子。 但是如今又有些传闻,有几位横空出世的山上新人,完全有资格跻身十人之列,甚至名次还不低。 齐景龙翻开一些字帖和画集。 最近他在研究草书字帖上的篆籀笔意和八面出锋。 这就是练剑。 观摩名家画卷上的写意和白描,也是练剑。 读书之时,翻到一句青引嫩苔留鸟篆,也是一份剑意。 齐景龙一直坚信所谓的我讲道理,会是一个从复杂到简单的过程,水到渠成。 就像读书读厚再读薄,最终可能只留下点睛之笔的三言两语,却可以伴随终生,受益终身。 并且支撑起一肚子学问的根本道理,如那一座屋子的栋梁与横梁,相互支撑,却不是相互打架,最终道心便如那白玉京,层层递高,高入云海,不但如此,屋子占地还可以扩大,随着掌握的规矩越来越大,所谓有限的自由,便自然而然,无限趋近于绝对的自由。 夜深人静,齐景龙一直在挑灯读书。 所有人都觉得他在分心。 所幸终究有人不这么觉得。 ———— 一袭青衫,沿着一条大渎往上游行去。 入秋时分,这天在江湖市井,陈平安突然找了家老字号酒楼,点了一份金字招牌的火锅。 多有江湖豪客在那边大呼痛快,满头大汗,依旧下筷如飞。 其中一位可能是读过书的江湖人,大醉酩酊,没来由说了一句话。 让陈平安多点了一壶酒。 那人说,弱者簇拥在水深火热中的油锅,就是强者桌上下筷的火锅。 陈平安大碗喝酒,觉得宋老前辈说得对,火锅就酒,此间滋味,天下仅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