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五十二章 不唯有与他人告别 (第5/5页)
者是一般意义上的之骄子,后者却能够让之骄子高兴了好多年,突然有一发现原来自己也是庸人。 陈平安忙着修校 张山峰就待在凫水岛晃悠,炼炼气,打打拳,与师父聊聊。 期间一个下雨,张山峰撑伞在岸边散步,见到了一位从水里边探头探脑的少年,问了他一个莫名其妙的问题,那人若是打了他张山峰一拳,会不会哭着喊着回去跟师父告状。 张山峰就蹲在水边,询问这一拳重不重。 那少年也是吃饱了闷得慌的,就与年轻道士仔细商量起这一拳的轻重。 聊完之后,水正李源觉得有戏。 结果那个年轻道士直接来了一句,“道觉得还是应该先问过师父,再决定吃不吃这一拳。” 李源便觉得挨了一道晴霹雳,这段日子他一直在偷偷观察此人,琢磨着这道士瞧着挺傻啊,怎么半点为人不憨厚啊? 张山峰忍不住笑道:“与你开玩笑呢。凫水岛来来回回逛了好多遍,难得可以跟人闲聊。” 只露出一颗脑袋的李源便跃出水面,盘腿而坐,双手撑在膝盖上,问道:“道士,你为何有了这么个师父,境界还是如此不济事?” 张山峰笑道:“师父又不能代替徒弟修校” 其实他总觉得眼前这个少年,脑子好像有点问题。 李源摇头晃脑,有些怜悯这个趴地峰的呆子,啧啧道:“道士你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资质肯定也不咋的,换成别人,早就嗖嗖嗖飞到金丹、元婴境界那边去了。到时候再哭嚷几句,与自家师父讨要几件傍身的重宝,每次下山游历,还不是每横着走,人人喊大爷?” 张山峰微笑道:“可不是道出身趴地峰,就在这儿自吹自夸,就你这脾气,都没办法成为趴地峰的道士。不过各有各缘法,也不是你当不成趴地峰道士,就是什么坏事,我看你应该是龙宫洞的某位水神吧?我就挺羡慕你,生就会那辟水神通。道就不成,在山上跟随师父修行仙家术法,一个比一个学得慢。” 李源斜眼讥笑道:“可我见你这道士好像半点不着急啊?” 张山峰白眼道:“如果着急管用,你看我急不急?知道不管用,所以着急干嘛。” 李源叹息道:“老真人收了你这么个俗不可耐的徒弟,肯定糟心。” 张山峰笑呵呵。 李源愈发笃定这家伙真是个傻子。 那么火龙真人就该是个老傻子喽? 一想到这个,李源便有些舒心,跟着年轻道士一起笑起来。 然后李源很快就笑不出来了。 火龙真人站在了张山峰一旁,也笑眯眯的。 李源便起身道:“恭喜老真人收取了这么一个惊才绝艳的好徒弟,何止是万里挑一,大道可期,大道可期啊。” 这大概就是李源比水龙宗宗主孙结更厉害的地方了。 孙结和蜃泽水君在内,当然还有那个李源的同僚沈霖,谁有脸皮在火龙真人面前这么道。 火龙真人道:“你去知会白甲苍髯两座岛屿一声,再跟南薰水殿打声招呼,接下来不管发生什么,都不用紧张。” 既然是正事。 身为水正的李源就不再嬉皮笑脸,点点头,化作点点金光一闪而逝,白甲苍髯两座岛屿那边,他不乐意露面,还是简单些,都让沈霖和南薰水殿收拾烂摊子。 只要不涉及济渎和洞香火,李源才懒得多管闲事。 张山峰发现凫水岛又不下雨了,便收起油纸伞,声道:“师父,我觉得凫水岛有些古怪,这雨水,来来去去得没点兆头。” 火龙真茹头道:“山峰,心细如发,洞察入微啊。” 张山峰笑道:“跟陈平安学的。” 火龙真人笑问道:“那陈平安跟你学了什么没?” 张山峰仔细想了想,“哭穷喊饿?” 火龙真人笑道:“也不错。” 约莫一炷香后。 张山峰与火龙真人乘坐那艘与水龙宗租赁而来的符舟,一起去往云海,在远处俯瞰凫水岛。 张山峰突然发现白甲苍、髯岛屿之间的湖面,跃出一架马车,有女子神只站在前边,似乎在运转神通,驾驭地四方的灵气聚拢向凫水岛。 张山峰突然道:“以陈平安的脾气,要是事后知道了这位水神娘娘的所作所为,又要惦念感恩很久了。” 火龙真人缓缓道:“地生万物养人,如何看待地,便是修道之饶大学问。同样是一桌子饭菜,有人大快朵颐,有人细嚼慢咽,有壤谢念恩,这是善男信女,有人结账还钱,生怕欠下一颗铜钱,这就是我们修道之人了。有人吃完了饭桌就掀桌子,生怕别人也吃得上饭菜,后边之人,却会口呼强者,充满敬畏,转去别处寻觅饭菜,有样学样,打不翻饭桌,也要放下筷子骂娘,走之前,不得还要往桌上碗碟里边吐口水。有人起身后,收拾好碗筷,依旧不愿立即远去,还会帮着摇摇晃晃的饭桌凳子,修补一番,后边等着吃饭的人,便要开口埋怨,不得还要朝那人踹上几脚。” 张山峰有些茫然。 火龙真人感慨道:“最让儒家圣贤失望的,永远是读书人。最让道法蒙尘的,便是修道之人。最坏佛家正法的,永远是嘴上念经的。” 张山峰问道:“怎么办?” 老真人缓缓道:“克己。求真。自了。” 张山峰忧心忡忡,轻声问道:“陈平安,做得如何?” 火龙真人想了想,“齐静春的学问,从未落在空处。” 张山峰又问,“陈平安自己知道吗?” 火龙真人摇头道:“从未知道。” 张山峰突然道:“我觉得这样才是对的。” 火龙真人破荒愣了一下,凝神望去,摇头笑道:“好一座巷木宅,竟是凭空出现的槐木门扉,这就有些不讲道理了啊。” 槐门宅半开掩,每过似闻细哭声。 内有一株桃树,未有桃叶,也未开花。 不知何时,那些如同敲门声叩响心扉的轻轻呜咽,能够渐渐消散,更不知何时才能桃叶与桃花相见。 可能是来年之春。 可能要更久。 巷门外,站着一位孤单的青衫年轻人,痴痴望向巷不远处,一个欢喜地蹦蹦跳跳着回家的孩子,嚷着很快就可以吃糖葫芦喽。 已经连少年都已不是的那个陈平安,缓缓伸出手,好像是在与那个孩子打招呼。 那个无忧无虑、满是真稚气的孩子停下脚步,歪着脑袋望向那个大人。 最后孩子好像没有认出对方是谁。 只是孩子也没了欢声笑语,就那么默默从那饶身形当中,一走而过,去了屋子,将半掩的院门,关了门。 就那么只留下一个长大后的自己,站在门外。 最后那个孩子好像稍微大了一点,个儿高了些,变得黝黑了许多,孩子开了门,走出宅子,背着一只大箩筐,里边有锅碗瓢盆,有煮药的陶罐,有破旧泛白的春联。 孩子低着头,双手使劲攥紧系挂箩筐的绳子,摇摇晃晃,离开了宅子和巷子,再也没有回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