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四十章 愿挽天倾者请起身 (第4/5页)
宋和睁开眼睛,约莫还有一炷香功夫,年轻皇帝看了眼书案,有那李营邱的山水,是先帝放在这边的,宋和继承大统之后,就没有从屋子里边拿走任何一件东西,只是稍稍添了些物件,然后觉得好像太过臃肿,又悄悄撤掉了些。 装着李营邱的山水画轴的,是早年一只骊珠洞天龙窑烧造的青瓷笔海,其实挺碍眼的。 李营邱不是山上人,山下的琴棋书画,历来不入山上仙家的法眼,但也会有例外,李营邱是大隋书画历史上绕不过的一位,不光是被大骊宋氏钟情,事实上宝瓶洲许多山上仙家,也一样喜好。 笔海当中除了李营邱的工笔青绿山水,还有那边野的花鸟画。 宋和瞥了眼笔海里边的那些卷轴,年轻皇帝都想要与李营邱说声对不起了,委屈你老人家的山水画,与此人的花鸟画为邻。 宋和对边野观感极差,无论是画作还是品行,都觉得上不了台面,此人是旧年卢氏王朝的一位落魄画家,辗转到了藩属大骊,是少有扎根在此的外乡人,所以备受那一代大骊皇帝的器重,所有画卷上边,都钤印了先后两位大骊皇帝的多枚印玺。边野大概自己都想不到死后不到百年,就因为当初在卢氏王朝混不下去,跑到了蛮夷之地的大骊混口饭吃,如今就莫名其妙成为如今宝瓶洲的画坛圣人,什么“最长于花鸟折枝之妙,设色精妙,浓艳如生”,什么“造诣精绝,可谓古今规式”,无数的溢美之词,都一股脑涌现了。 宋和年幼时,与一些皇子在这边聆听教诲,有人便与宋和看法一致,说此人画卷实在浓艳,先帝当时对于画卷好坏,并无评点,只说以后不管谁是这间屋子的主人,不管喜好与否,此人画卷,都得留着。 不过那只笔海当中,一幅字帖,却是名副其实的重宝,名为归乡不如不还乡贴》。 甚至可以称为是这座大骊御书房的第一宝。 那是宋和的先生,大骊王朝国师崔瀺的一幅字,当然是真品。 崔瀺的字帖,尤其行草,超妙无比,是整个浩然天下公认的一字千金。 昔年文圣一脉的首徒,绣虎崔瀺,当得起那个绣字,就像婆娑洲陈淳安当得起醇儒的那个醇字。 崔瀺有那花间四帖,云上四帖,泉边四帖,山巅四帖,总计十六帖传世。 十六帖散落九洲,皆落入享誉天下的大藏家之手,其中一位中土神洲的山巅大修士,与崔瀺结缘极深,耗资极多,才重金购买到了两幅字帖,将那乞儿求米帖》与争座帖》,当众销毁,被视为壮举,大快人心。 只是百年之后,才真相大白,这位自称“唾弃崔瀺之人,当世我第一”的老修士,被子孙泄露了天机,外人才知道这个老王八蛋,竟然只是销毁了两幅赝品,暗藏真品用以传家。 此外,相传皑皑洲刘氏,白帝城,中土郁氏家主,玉圭宗姜尚真,皆有珍藏其一。 崔瀺步入其中,作了一揖,“陛下,可以议事了。” 是君臣之礼。 年轻皇帝立即站起身,还了一礼,是师徒之礼。 其实无需如此,只是宋和从无例外,哪怕当着小朝会所有中枢重臣的面,也是如此。 崔瀺落座后没多久,先是礼部尚书、侍郎总计三人行礼再落座。 然后是一位位宝瓶洲的山上人。 神诰宗宗主,道门仙人,大天君祁真。 大骊首席供奉,龙泉剑宗宗主阮邛。 风雪庙老祖,一位貌若稚童的得道之人,他最近一次现世,还是风雷园与正阳山的那三场切磋。 真武山,一位刚刚升任为祖师堂掌律的背剑男子。 真武山,在外人眼中,只需要拥有一个马苦玄,就拥有了将来。 其实风雪庙也不差,有一个神仙台魏晋,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魏晋对风雪庙并无太多牵挂,因为师承缘故,对风雪庙一直疏远冷淡。如今更是去了剑气长城。不然今天该有剑仙魏晋的一席之地。 真境宗首席供奉,书简湖野修出身的刘老成。 观湖书院一位大君子。 披云山林鹿书院山主。 老龙城城主苻畦。 大隋王朝,戈阳高氏老祖。 宝瓶洲新五岳大山君,只是今天只来了四位,其中就有那北岳魏檗,中岳晋青。 唯独南岳范峻茂没有现身。 墨家巨子。 横剑身后的墨家游侠许弱。 云林姜氏一位老祖。 两位宝瓶洲中部的江水正神。 传言要聚六江十二河之水,最终江河合流,入海为大渎! 看来这个惊世骇俗的传言,绝非空谈。 清风城许氏家主,得了一件瘊子甲后,如虎添翼,杀力极大。 正阳山一位年轻容貌的女子,据说是新近开始管着钱财往来的一位老祖师,相较于正阳山的那拨剑修老祖,可谓籍籍无名。 她今天算是坐在末位。 比起几位旧大骊版图的领袖山头,位置还要靠后。 照理说正阳山与清风城许氏,是关系极深的盟友,但是许氏家主先前在别处等候召见,见着了身旁这位正阳山女修,也只是点头致意,都懒得如何寒暄客套。 倒是她主动起身打了个稽首,再落座。 总计三十六修道之人和山水神祇,先前汇聚一堂,大多有那相互言语,比如姜氏与老龙城苻家是姻亲,而清风城许氏与上柱国袁氏是姻亲,便与那礼部右侍郎又有些香火情,礼部尚书更是陪坐在阮邛身边,言谈亲切。魏檗与晋青两位山君在那相互膈应对方。其余两位新山君关系似乎也不差,在聊些正事。祁真与墨家巨子更是相谈甚欢。就连戈阳高氏老祖,好歹在披云山林鹿书院隐居多年,再加上观湖书院的那位大君子,可以谈那治学一事。 可怜这位正阳山的女子修士,竟是一个能够说上话的都没有。 崔瀺站起身,开门见山说道:“今日召集诸位,议十事。” 屋里屋外,是两座天地。 所有人都闭气凝神,没有任何散淡神色。 除了今天御书房议事、与所有人都戚戚相关之外,大骊国师如今云雾缭绕的境界,也很关键。 至于三位礼部大佬,更是好似学生聆听先生教诲。 崔瀺说道:“第一件事,朝廷即将颁布五岳的储君辅佐之山。” 四位山君,当然仔细听此事,涉及大道根本。 事实上,此事不光是五岳家事,也涉及在座所有人的切身利益。 礼部尚书站起身,打开一本册子,开始报名。 礼部尚书读完最后一个字后,望向崔瀺,一直站着的崔瀺微微点头,老尚书这才落座。 崔瀺说道:“第二件,选出几个众望所归的宗门候补山头。” 清风城许氏家主,挺直腰杆,正襟危坐。 正阳山那位女修,也赶紧敛了敛神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