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种地做豪强_第二百九十九章 小尉迟重上曾头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九章 小尉迟重上曾头市 (第1/2页)

    孙新完自己要在监理会上建立四个学堂的想法后,乐和思索一番提议道:“短期学习和政工干部训练可以放在一个学堂里,这样开三个学堂就好了。正好让那些正在学习的政工干部去培训他们短期学员,方便练手不是。”

    虽然孙新这一回挣到了不少银子,但是作为孙家庄的大管家,他可是看不得这种大手大脚的行为,哪怕把四个学堂砍成三个也能省点人。

    可孙新却坚持:“短训班和政工干部培训班必须分开。”

    “咱们可以弄成一个班子两块牌子,但是一定要让学员有自己是在上不同等级学堂的想法。”

    听孙新如此乐和这里终于才是同意了。

    孙新坚持的理由很简单,他明白像这样的学堂除了真的要教学员一些能力与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凝聚人心的作用。

    监理会里头的科班训练过的政工干部可以自豪的自己是孙家庄监理会政工培训班第几期的学员,一下子就能有对监理会相当认同的身份,但如果是短训班和政工学习班混在一起的话,那政工学习班的含金量在大家眼中必然会快速降低,不利于未来自己监理会的政工干部形成一股强大的向心力。

    孙新定下了建设学堂的事情,便开始着手准备。

    孙家庄上最开始开垦的一千多亩土地面积并没有减少,而且到现在全都成了肥田,伴随着孙家庄的工业扩张,过去还有许多原本不适宜种田的地方现在都变成了孙家庄的工厂区。

    工厂区的扩大又使得工厂区边缘的地方慢慢形成了城镇,所以虽然孙家庄的人口一直没增长,但是所占的土地面积却一直在扩大,孙新划出了一块紧邻着现在孙家庄的教场的土地规划未来的学院区,这地方在登云山下,没有太高的商业价值,但是风景不错,安静清幽,是个办学的好去处。

    定下学校地址之后孙新便又找来了工业口的乐张氏和军事口的栾廷玉商量着要拨派人员来当教官。

    一听孙家庄要成立对口的学堂,栾廷玉和乐张氏都很乐意,他们现在也缺人,如果有正规训练出来马上就能上岗的人员能很大缓解他们的困境,两边都表示自己会马上派人去着手办理。

    第二,沈越达了孙家庄。他们一行海商全是莱州人,过去对这十里牌也是相熟,只不过许多时间不来了。

    此时当沈运来到十里牌见到如此繁华的场面,不禁吃惊的嘴巴大张,再见到孙新出来时沈运二话不纳头便拜,想到此后自己能跟这个如此有势力的大庄主做事情,沈运只感觉万分庆幸,要知道在登州港上向他这样跑单帮的海主不少,没有几个人能得到这样的机会。

    孙新叫来玉潘干孟康让他和沈运两人商议去往高丽的航线,同时也尽快建立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造船作坊起来。

    前段时间玉幡竿孟康一直在登州考察适合建立船坞的地点,起这一次他们要运去高丽的出货量时沈运再次张大嘴巴——一千万斤麻纱,简直令他难以想象。

    修建学校的房舍,统计教学人员,筹备海运,建造船坞这一系列的事情弄下来直接就从孙新手上支走了五千多贯,幸亏其中不少都可以用仓库中积压的粮食来抵扣,这才使得一时间孙新还没有陷入财政紧张的地步,不过孙新也必须赶快把纱线越金国去了。

    等到十里牌的事情全部开工,孙新便带上顾大姐动身去往曾头剩

    孙新来到曾头市之时迎接出来的史文恭看见孙新身后跟着的顾大姐,瞬间脸上露出喜悦的神色。

    顾大姐是孙记的大管家,之前一直躲着不敢出面,她到来就明自己曾头市上囤积的麻纱总算有去处了。

    果然两方到堂上喝茶,孙新开口第一句便是让史文恭可以准备把曾头市仓中的所有麻纱全部运走,马上自己的第一批海船就要北上了。

    第一批海船计划由沈运和孟康带队,因为运力不足,所以这几孙新已经让沈运去联系大量和他一样跑单帮的海主,第一批去往金国的货物,最多不到八十万斤。

    至于之后孙新希望孟康能用孙家庄自己造的货船做为运货的主力,他已经跟孟康提过剪帆船的原理,孟康做出了几个模型试验过剪帆船的优势,这种船吃水不如沙船深,但好处是速度快,稳定不易倾覆,能够进入深海,不过这种帆船的cao控显然十分复杂,孙新只有个大概的印象,在他那个时代,帆船早就退出航运界了,而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