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二 父子重逢 (第2/2页)
遇,每次都下马拱手立在一边,谦恭有礼,观之可亲。 赵佶就问左右那家伙是谁,左右说是蔡承旨(蔡京)的儿子,便在心中暗记其人。 后来赵佶登基,对蔡攸十分宠爱,再三提拔,直至开府仪同三司、镇海军节度使、少保。 蔡攸当时就知道赵佶能当上皇帝嘛?并不知道,不过以小博大嘛,值得尝试。 赵昰说道:“若孩儿不幸,三郎当克继大统,岂可不学无术耶? 向日温州不安,为免国祚中断而送至福州,如今温州远威胁,当接回,孩儿亲自管教。” 杨氏说道:“只怕外间非议大哥苛待兄弟。” 赵昰说道:“长兄如父,舍我其谁?即便三郎继承不得皇位,亦需做个贤王,绝不能如同父皇一般荒唐。” 生活铺张无所谓,反正有冤大头,不学无术就不行。 万一赵昰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赵昺又成了宋度宗,只怕都坚持不到崖山。 杨亮节说道:“臣亲自去接,定保宁王安然回转。” 赵昰点头,道:“如此便有劳舅父走一遭。” “向日归来匆忙,未及带清芝,如今一并接回。”杨氏想了想,又说道:“我亲自走一遭。”
赵昰劝道:“来去千五百里,舟车劳顿,实无必要。” “非为接人,实是巡查地方。”杨氏说道:“大哥不宜离开,我只好代为巡视,终归能安定地方人心。且时进八月,天气稍凉,正好行路。” 赵昰想了想,同意了老娘的提议。 福建两广江西都是重新收回的,虽说地方治理的不错,不去亲眼看看终归不放心,而且在民间没有存在感。 皇帝走不了,太后走一趟也行。 而且一天天宅着也无聊的很,出去走走也好。 母子商议既定,赵昰对杨亮节说道:“有劳舅父领兵随侍。” “份内之事,何言辛苦。”杨亮节说道。 三人又商量了行程后,赵昰说道:“舅父匆匆归来,未及与三位兄长相聚,实在遗憾。” “公务为要,来日方长……” 杨亮节没说完,宫女进来,道:“陛下,太后,县子杨世昌、杨世隆请见。” 没说的,立刻召见。 兄弟俩进来,立刻大礼参拜,赵昰杨氏免不得安慰两句。 没与杨亮节说话,杨世昌先汇报工作,说道:“臣此去广州,购得硝二千五百斤,硫三千四百斤。 为长久计,委托海商于海外收购,只恐走漏消息,不敢声张,仅仅委托数人。 其后于沿海各州皆如此行事,总计得硝七千八百又二十一斤,硫一万零六百斤,耗钱三千六百一十二贯。” 杨世隆去的江西,只买回来三千多斤硝,至于随船北上的杨世耀,尚无消息。 赵昰抚掌笑道:“如今前线焦灼,二位兄长可谓及时雨也!” 杨世昌回道:“臣文不能安民,武不足上阵,唯有奔走东西,不值一提。” “大兄谨慎细致,能托付大事,岂可自轻耶。”赵昰说道:“相聚不易,且归家,明日细说不迟。” 尽管恨不得原料立刻化作天雷送到前线,赵昰也知道不能太黑心。 老杨好不容易回来,马上又要离开,总得让人家团聚。 离开行在,父子三人问了近况后,杨亮节说道:“前线焦灼,岂可虚耗时日?尔兄弟速去制造火药供应各军。” “父亲放心,孩儿立刻去办。”杨世昌当即应下。 做为头号外戚,杨氏父子与国朝休戚与共,自然想抓紧一切时间加班干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