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三 海东路 (第2/2页)
官吏迎来送往,必然耽误政事,且要发动百姓,徒增消耗。 且地方多居心叵测之辈,五百兵马不足以保证万无一失,若增,削弱中枢防务,牵动各地战事,不足取。” 赵昰忍不住说道:“腹心之地岂有危害哉。” 老娘好不容易决定出去转转,陈宜中却不让,皇帝感觉颇为不爽。 “陛下。”陆秀夫站出来说道:“朝廷收田分于百姓,民间欢愉,然怨怼者无数,虽杀之不少,残存尤多。 其或隐匿心思藏于民间,或勾结同伙啸聚山林,若知太后车驾至,岂能坐视? 且国朝新制,官绅一体纳粮,地方官必有不满者,若其勾结匪类,挟持太后,陛下何以自处?” 原来还是自己的锅,赵昰不由摸了摸鼻子。 官绅一体纳粮没有人提过,是陆秀夫自己总结出来的,因为根据约定,所有土地都要交税,事实上就是官绅皆不得免。 元庭那边依旧如故,官绅特别是异族人无需交税的,两相对比,当然是在元庭当官舒坦。 没机会就算了,有机会的时候说不得冒险一击,若是把杨氏挟持过去,恐怕一个万户少不了。 不能想,深入一想,赵昰发现自己还是太天真,绝不可能下令连同杨氏一起击杀。 “本宫思虑不周,此事暂且作罢。”说完,杨氏起身离开。
赵昰感觉老娘不太开心,便说道:“随驾南下十万民,扬州五万百姓尽迁,然流求空旷,尚可迁徙,诸卿有何良策?” “陛下,可诏令各地官府发罪囚往之。”曾渊抢答。 赵昰不假思索地否决,道:“不法之徒,岂能坏朕良民,不妥。” 章鉴说道:“今年绩考,可将迁徙数纳入其中。” “不妥,只怕地方官为求政绩,强制迁徙。”赵与檡替皇帝说了话。 马廷鸾说道:“陛下,绍兴府等地战事焦灼,多有百姓南下避难,其田舍皆没,别无所长,全凭官府接济,或可迁往流求。” “此策可行。”陈宜中说道:“移民之初,全赖朝廷供养,避难百姓同为官府供养,迁往流求,实乃两便。” 果然,逼一逼还是有办法的嘛。 赵昰点头,道:“有司商议,尽快启程。” “臣奉诏。”陈宜中代表诸臣应下。 既然说到流求,不妨多说说,赵昰说道:“向日陈自中奏报,移民已经安顿,然地方官员不足,诸卿可有计较?” “陛下容禀。”章鉴回道:“本次恩科未中,若愿出仕者,皆可派往流求,亦可令邓牧前往,试行其法。” 本次录取名额八百一十二人,早就有了安排,流求当然也有名额的,不过区区二十人,显然不够。 “朕欲将流求独设一路,诸卿有何计较?”赵昰又问。 设路,就是独立的行政区,接下来就要划分军州县,工作量很大,也能提供很多官位,大家当然是愿意的。 陈宜中说道:“流求为退路,当着重治理,臣以为可行,只请陛下赐名。” 这是报复?赵昰摸了摸鼻子,说道:“其位于东海,便为海东路,其西侧各岛皆属福建路,设治所瑞安府,余者各军州及县自定如何?” “陛下圣明。”陈宜中服了。 没毛病。 本朝各路,基本都是按照地理位置划分的,名字也是河南河北之类,海东路很恰当。 至于各岛归属,这也是本朝传统。 便如蜀地被割成了四块,分别为利州东路、利州西路、夔州路、成都府路,汉末的刘焉要是生在本朝,绝对没机会割据。 流求西侧海岛归属福建路,门户就捏在了朝廷手里,委实被安排的明明白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