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再见黄歇 (第2/2页)
不曾更,臣为楚人,也是楚臣。” “好,当真是好,这才是寡人愿意听得,来,干了这一爵!” 王虽少了作乐,但依旧喜欢饮酒。 “多谢大王!” 君臣二人,俱是一饮而尽。 “昨日寡人召集臣子议事,有人说寡人国事府之策,恶于我楚国氏族,令许多人没有了官做,寡人想听听你如何看?” 见楚王又问,黄歇一下子表现出了惶恐。 “大王,此乃军国大王,自然有诸位国事大臣与大王商议,臣不过一典客麾下右令,如何敢妄自断言!” “哈哈,果然是不一样了,变得小心谨慎起来,须知令尹有令尹之言,左令有左令之言,二者不尽相同也,令尹屈原不惑之年,左令黄歇未及弱冠,寡人九日就想听听,少年人的言辞!” 黄歇略作思索:“是,大王,臣以为国事一府,是诸国变法所不曾有,纵然鲜明如魏文侯,也未有所料,国事府者,可集群臣之力,群策群力以为国所谋,集权于大王,免于政事混淆,臣对于此心中只有佩服二字!” 也不知黄歇是在恭维,也是真心认为如此,少年人锐气没了,说话也越来越好听了。 “你只说好而不说坏?”
熊横又问道。 “回大王,若说坏的话,便是坏在群臣也,天下诸国,皆不同于我楚国,我楚国乃是氏族之国,乃是分封之国,而天下之国,乃是郡县之国,此二者最大的区别,乃是权力归于君王,还是归于臣子,国事府此举,不仅是要将权力归于国,更是要集中于国,近日以来,王宫之外,多有臣子聚集,虽是问于大王官职,实则是权力的去留。” 黄歇话音一落,熊横立即拍手起来。 “两年前就见你洞悉人性,非同凡人,如今是更上了一层楼,你说得不错,那你可知该如何做?” 黄歇认真地想了半天,似乎终究是没有答案。 “回大王,臣不知。” “哈哈,那寡人就告诉你,你且记住以众极寡、权从于军、善御大势,唯有此十二字,便能将我楚之权力,悉数归于寡人,悉数归于楚国!” 或许是楚王的哑谜实在是打的太深了,黄歇思索了一阵后,还是没有完全领悟过来。 “哈哈,你无需今日就明白,终究有一日,你会明白的,寡人看好你,你也须得尽心效力,将来为寡人肱骨!” 这句话黄歇是完完全全听明白了,只见他起身行礼道:“是,大王。” “罢了,今日的国事,就谈到此处吧,这一卷乃是齐书,当中许多寡人俱是不明,你从稷下学宫而来,你定然能知晓,给寡人讲一讲吧?” 说着,就将手边的竹简,教寺人递给黄歇。 黄歇见此,微微有些疑惑了。 楚王如此聪慧之人,又在稷下学宫学习了两年之久,岂能不认识齐字,他哪里清楚,熊横在临淄仅仅三月,都忙着等景翠入临淄和看青雉了,哪还顾得上这些,毕竟认识几个字,不代表能看得懂书。 黄歇翻开竹简,上书所云二字,乃是《管子》。 “大王,管子号百家之师,臣之学识,如何能替大王讲书,大王不如让太师来吧?” 太师者,上柱国大夫昭雎是也。 现如今这个名头挂在他身上,就再也没起过作用了。 大王不召见,昭雎从不主动入宫。 “哈哈,昭雎太过主观,寡人就想听你说!”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