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灵召唤:只有我知道的历史_第一百二十章 圣人开局?!嬴政将抵达他忠实的大秦!(求订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章 圣人开局?!嬴政将抵达他忠实的大秦!(求订阅) (第3/5页)

br>
    “可不久之后,秦王又反悔了,他再次伐赵,可已经一年多了,还没能攻下赵国,如此僵持下去,秦国的国力已经坚持不下去了。”

    “为了供应这几十万的大军,每天都需要消耗几百万人的粮食,才能运送到前线,这样的消耗,秦国能支撑到什么时候呢?”

    “秦王也知道必须速战速决,迟则生变,其他国家不会愿意看到赵国被灭,所以迟早会来援,届时,秦军必败!”

    “所以,秦王迫切请武安君出山,可邀请了,他却不为所动,又对秦王之令,不以为意,如此功高震主,封无可封,赏无可赏之人,还不听调令,他到底想干什么呢?”

    “既然封无可封,赏无可赏,又不听话,那就只有赏他一死,只有他的死,才能让秦王,让丞相范雎安心。”

    “丞相范雎恐怕会很乐意看到他的死亡,只要秦王有一丝丝这个意思,他都会尽最大力度去办成这个事儿。”

    “所以,武安君,危矣!”

    “现在,武安君的生死,只在将军的一念之间了。”

    这一番话,可谓是条理清晰,将这事情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苏澈这一番话,却是来自上帝视角,自然是非同一般。

    不过,这样的话,从一个孩童的嘴里说出,反差感却是极为强烈的,这让王龁听得目瞪口呆,大吃一惊!

    他瞪大了双眼,用匪夷所思的眼神看着苏澈,过了半晌,却仍旧是惊疑不定。

    这一番见解,根本就不是一个孩童能知道的,甚至不是一般的俊才能说出的,如果不是生而知之,怎可能如此?

    王龁万万没想到,赵国放出的“谣言”,竟然是真的,这小公子政,真的是生而知之的圣人,是天生聪慧,拥有无限潜力之人。

    过了半晌,王龁消化掉了这个让他震惊的消息,竟虚心请教问着:“我能保证,武安君绝无谋反之意,他绝对不可能做出那种事情……可为什么他不愿意领兵呢?难道是在为两年之前的事情而赌气?”

    还能因为什么,为了那百分之百的胜率啊……

    苏澈直接说道:“武安君不打不胜之战,秦二次攻赵,国力空虚,而赵地因为此前被坑杀四十多万,人人皆是哀兵,所谓哀兵必胜,战力自然不弱,这也是你们围困这么久,却一直没有拿下邯单的原因。”

    “此外,诸国恐秦,故而不敢出手,可局势拖了这么久,秦国却一直没有拿下邯单和赵国,已显颓势,如此一来,怎么可能还是不敢出手呢?”

    “所以,继续拖下去,这里就是一摊沼泽,即便是武安君也不愿意陷在这里,故而不愿意领兵。”

    “可他不来,那就得死。”

    “他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了,自认为自己的功劳可免一死,可这是秦国倾国之战,他这不是不战,而是不将秦国放在眼中,如此居功自傲之人,如何能容得了他?”

    王龁听完这一番话后,立刻八百里加急,将密报送到了咸阳,送到了秦王的手中。

    对于苏澈的事,王龁没有隐瞒,将事情大概说了出来。

    同时在这一份奏折中,他恳求秦王,千万不要杀武安君,武安君是国之栋梁,一心为国,他不愿意出征,只是不想打不胜之战,而不是居功自傲,视秦国为无物,请秦王万分谨慎,务必三思而后行。

    当秦昭襄王看到这样一份奏折后,不由得眯了眯双眼,他想杀武安君的事情,这个世界上,还没有第二个人知道,范雎或许已经猜到了,但在他还没有下令的情况下,范雎根本不可能动手。

    而现在,竟然被一个娃娃给猜到了???

    这……

    毫无疑问,秦昭襄王很是惊诧,他思来想去,以此作为条件,让他们归还质子,再让割让几座城池,就此退军,也不是不可以……

    秦国举国之力,攻打赵国一年多,却没能攻下来,目前秦国的国力,已经很难再支撑这场战争了,而白起又不愿意领兵,这的确是一摊沼泽。

    此外,秦王还收到了密报,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和楚国的春申君,有了一些动作,不日之后,可能会援赵……

    两国军队一旦下场,秦军腹背受敌,这一战,真的很不好打啊。

    两个国家出兵的消息,这同样是秘密中的秘密,他们还未放出消息。

    目前秦国方面,只有秦王拿到了第一手密报,这是千里加急之密保,其他人都不知道,甚至连丞相范雎都还不知道,被围困中的赵国就更不知道了。

    所以,那个小娃娃竟然能预测到这一点,真是太神奇了!

    当然了,秦王并不知道的是。

    其实这两个国家来得都比较突然。

    楚国方面,是一个叫毛遂的家伙,说服了楚国动兵。

    也就是‘毛遂自荐’。

    早些时候,平原君赵胜动身的时候,准备带二十个门客,去楚国谈‘合纵’盟约,因为只找到了十九个人才,其他人都是庸碌之辈,不值得带上。

    这个时候,有一个叫毛遂的人,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说:“我毛遂听说平原君将要到楚国去签订‘合纵’盟约,约定与门下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到现在还少一个人,希望先生带上我,凑个人数出发吧!”

    平原君问:“先生来到我门下到现在有几年了?”

    毛遂回答:“到现在已经有三年了。”

    平原君笑道:“我听说,贤能的士人处在世界上,好比锥子处在囊中,它的尖梢立即就要显现出来。现在,你处在我的门下已经三年了,左右的人们对你没有称道的话,我也没有听到这样的赞语,这是因为你没有什么才能的缘故。先生不能一道前往,还请留下吧!”

    毛遂却继续说:“我不过今天才请求进到囊中罢了。如果我早就处在囊中的话,我就会像禾穗的尖芒那样,整个锋芒都会挺露出来,不单单仅是尖梢露出来而已。”

    听到这话,其他十九个人面面相觑,随后都用嘲弄的眼神看着这不知道天高地厚,不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小子,对他不屑一顾。

    但平原君赵胜最终还是同意带毛遂一同前往楚国。

    到了楚国后,平原君开始和楚王谈判“合纵”的盟约,反复说明“合纵”的利害关系,说绝对不能放任秦国继续变强这一类的话,唇亡齿寒的故事,说了很多遍。

    可从早晨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