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海禁,可以更放开一些 (第2/2页)
刘一儒来到万历面前,就要行礼。 万历摆摆手,道:“先生,这里又不是皇宫,行礼作甚?平常些,平常些。” 说着,又看向张居正搀扶着的刘一儒,说道:“这位看起来有些面熟,怎么这幅样子?!” 刘一儒带着哭腔,脑门子上全是汗:“臣刑部左侍郎刘一儒,拜见陛下。” 一边说着,就要给万历行大礼。眼看着泪水就要从眼睛中涌出,把万历看的有些纳闷。这好端端的,怎么突然就哭了? “行行行了,起来吧,这是怎么了,得病了吗?还被人搀扶着?!”万历问道。 “对,他得病了,来臣这里,是为了让臣介绍几个大夫。”张居正打着圆场。 “要不,朕从太医院,调几个大夫过来瞧瞧?”万历关怀的道。 “那倒不用,那倒不用。”张居正连忙回答。biqμgètν 这要是来几个御医,岂不是都露馅了? “那就好,别病着了,现在朝廷可正缺人呢,少一个都不行啊!”万历笑着说道。 见万历没有在纠结此事,张居正急忙把万历迎了进去。 坐定之后,张居正坐在万历的下首位置,他看着眼前面带笑容,一脸喜悦的万历,忽然开口道:“陛下,出宫乃是大事,您乃万民共主,不能有任何闪失,臣以为,应立即禀报宫中,派遣侍卫以防万一。 像今天这种出宫之事,以后尽量不要再发生了,若陛下在宫中住得烦闷,倒也可以出宫巡游,但不能像这今天这般。” 张居正又开始了说教。 坐在张居正身旁的刘一儒此刻只顾着擦汗,哪里还敢说话。 对于张居正说的这些话,万历只当作是耳旁风。 一边应承着是,一边选择性忘记。 一个好皇帝应该做到纳谏如流,更应该做到,你们说的我都听,但我就是不改。 见万历这个样子,张居正也知道自己说的这些话,全都没有什么用,索性不再说教。
“先生说的是,以后再说,以后再说。”万历随口应付。 万历看着刘一儒,说道:“刑部左侍郎,这可是个高官,现在不在自家呆着,跑到张先生这里干什么?” 这话可把刘一儒吓了一大跳,话里话间的意思,不就是在说,刘一儒在走关系吗? 张居正出言解释:“回禀陛下,江陵那边动乱不堪,而刘大人刚正不阿,臣就想着,让他去一趟江陵,督办新政。” “也行,新政至关重要,先生看着办就行。”万历随口说道。 这话把刘一儒吓了一大跳,不是,他们君臣二人就这么随和吗?这么大的事,就交给张居正了? 不由得,对张居正的权势又有了些更深层的认识。 “新政至关重要,去了江陵之后,还有一件事,必须要做好了。”万历看向刘一儒。 刘一儒连忙站起身来,聆听圣训。 “到了江陵,查清楚当地丁口数量,记住,要以有劳动能力的青壮年为主。这些东西,必须要翔实可靠。好好做事,不要辜负朕的厚望。”万历说道。 刘一儒一下子就被万历这话说的心神激荡,这话是如同大臣能听的吗? 自己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刑部侍郎,又无特殊功劳加持,若无张居正这个亲家,在朝中就是一个小透明,哪里会有单独面见皇帝的机会? 现在皇帝在前,还说着这些激励的话,一下子就让刘一儒慷慨激昂起来。 “臣,定然不负陛下所托。”刘一儒恭敬的朝着万历行礼。 “行了,这里又不是宫中,不必如此。”万历随意的道。 随后,万历又和张居正刘一儒说了会话,赶在宫门落锁前回宫。 送走了万历之后,刘一儒的心情还迟迟无法平复。 “我到现在就像做梦一样。”刘一儒说道。 张居正笑道:“我早就说过,当今陛下不同凡响。” “是啊,真乃明君啊。有君如此,夫复何求啊。这次去江陵,说什么也要办的漂漂亮亮的。”刘一儒掷地有声。 三天之后,刘一儒带着内阁的任命,以及万历的旨意出发了。 这时,他身上的官职是巡抚湖广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兼右佥都御史、兵部右侍郎。 一般而言,巡抚这种高官是不会回籍贯任职,也就是说,常规情况之下,刘一儒不应该巡抚湖广。 但如今非正常情况,破例一次倒也无妨。 有了万历的加持,刘一儒这一次是准备大干一场,要狠狠的杀一杀当地士绅的威风。 ……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新年如期而至。 皇宫之中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万历站在乾清宫门口,看着忙碌的太监们,一脸笑容。 过了年就是万历二年,新的一年,要比今年好上很多。 大明皇家学院的那些学生们,在陈炬的带领下,在乾清宫前忙碌着。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小黄门从远处而来。 “陛下,户部侍郎徐泽民求见。”小黄门站在万历面前。 徐泽民,当初那个力主开海的官员。 万历已经好久没见过他了,现在突然而来,该不会是有什么事? “让他去暖阁书房。”万历说道。 不久之后,徐泽民坐在了万历面前。 能在万历面前有座位的人,屈指可数,这让徐泽民极为惶恐。 “陛下,您交给臣的事,臣已经做好了。” 徐泽民从怀中取出一本厚厚的册子,交给了万历。 之前,万历让徐泽民调查开海、海禁等事,这些事情繁杂不堪,事到如今,才整理通顺。 万历接过册子,随手翻了几页。 不得不说,内容翔实,数据明确。册子上面的数据,以及各项条目,都有可靠的来源,真实可靠。 “陛下,以臣之见,其实海禁,可以更放开一些。”徐泽民说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