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八卦筮法源流考》(十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八卦筮法源流考》(十五) (第2/3页)

晚期已出现了,但那时只是一套符号,而无“八卦”与“六十四卦”名称是确证的。因为那套符号到了《周易》一书的出现(西周后期),之后又有了《周易》里的六十四篇文章名称,才与《周易》一书之前传下来的那套符号标称在一起不离不弃。再后来那套符号又变成了筮术上的揲蓍工具,才出现了“八卦”与“六十四卦符号”的说法。

    《系辞》作者把历史上最早出的那套符号混同于“八卦”的说法,自然就错了。事实上“六十四画符号”与后来的“六十四卦画符号”(也有称“八卦”符号)不是同一概念。“六十四画符号”确实在《周易》一书产生之前早已产生了,但还不是筮术上的符号工具,也还没有赋予“卦”学上的称法。但古人不会明晰概念,也不会给概念下定义,也就往往习惯于类比喻说事理。正如《系辞》里说的“伏羲始作八卦”,是错误的说法,若说伏羲时代人们已经懂得刻画记事还说得过去。本身“八卦”一词出现的很晚,也就是帝制时期里产生的《系辞》一文里出现的说法。《系辞》里总结前人的筮法,产生的“八卦”一说。“卦”字虽然出现在《左传》的筮例中,但《左传》里并无“八卦”一说。“八卦”唯先出现在《系辞》里。《系辞》里说的伏羲创八卦,其表述的概念错了,伏羲时代不会有“八卦”及“六十四卦名称”这些文字。《系辞》作者想表述的是那些符号,但又分不清其概念。故《系辞》里说的伏羲创八卦与六十四卦里的诸卦名称也已出现在上古的诸王时期,是错误的说法,这应是战国末期与西汉初作《系辞》者的臆造之说。而《系辞》里把《易》与“八卦”(即《周易》里的那套符号系统)分开,认为是两个不同时期产生的,按说没有错,《周易》一书里所用的那套画符号,却与《周易》一书不是同时产生的。即使《周易》一书所用那套符号也不是伏羲时期产生的,更不能表述为“八卦”或“六十四卦”诸卦在伏羲时期就已产生了。

    总之,《系辞》里把“八卦”(即与《易》(当为《周易》里的卦爻辞)的产生时期都给出了明确地说法。即把“八卦”说成是传说里的神话人物伏羲创作的,而《易》则是殷周之际产生的。再一《系辞》里也分得清八卦是“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是让君子们占筮(算卦)明吉凶。正如八卦取象筮法也是最早记载于《左传》(虽有八卦取象卜筮之实,但无八卦之名)一书里,其用途不正是占筮吗?即八卦一开始出现,是以卜筮(算卦)之功用。

    (二).《易传·说卦》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

    “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言万物之絜(xie)齐也。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故曰说言乎兑。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到西汉前期产生的《易传·说卦》把八卦说的更加神秘了,特别《说卦》里的八卦取象内容繁多了,用那么多的取象内容是干什么的,自然是卜筮上比类吉凶的,换言之,八卦取象是算卦之用。

    (三).《周礼·春官》记载:“上古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卦皆六十有四。”

    《周礼》一书产生于战汉之际,早不过《系辞传》。《周礼》里所言的“其经卦皆八,其别卦皆六十有四”,已表明六十四卦(称别卦)是由称“经卦”的八卦所产生的。这经与别的说法,正确的表述应指符号,单说卦,就认为是卦名称,假使六十四卦符号,由八卦符号演变的,可那六十四名称也成了八卦演变来的吗?这因古人不会名析概念,才有混淆不清的表述。

    总之,按《周礼》说的“其经卦皆八,其别卦皆六十有四”,六十四卦无疑成了八卦的衍生。

    (四).汉朝说法

    两汉时期,对“八卦”及《周易》产生的说法又有了新的内容发展。

    ①.西汉孔安国作《尚书·序》里说:“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这里对“八卦”的说法,与《系辞传》里的说法相同。其《序》里又说:“八卦之说,谓之八索……先君孔子生于周末,睹史籍之烦文,惧览之者不一,遂乃定《礼》、《乐》,明旧章,删《诗》为三百篇,约史记而修《春秋》,赞《易》道以黜八索,述职方以除九丘。”

    孔安国西汉人,孔子后裔,司马迁从孔安国问故。孔安国以治《尚书》为武帝博士。孔安国作《尚书·序》里并没有出现《周易》一词,而出现的是《易》,这《易》显然是指《周易》一书了。但《尚书·序》里并没有说《易》产生于何时?又是谁创作的?只是言“八卦”的产生与《系辞传》里的说法同。虽然孔安国没有说《周易》产生于何时及何人创作,但有《尚书·序》文来看,孔安国还是能分得清“八索”与《易》的不同。才说出先君孔子赞《易》道以黜八索的话。历史上孔子确实是阐述《易》(《周易》)的义理之学,而排斥把《易》当“八卦”筮术看待。虽然孔安国也认为伏羲始画八卦,但还没有妄说《易》(《周易》)与“十翼”是文王与孔子创作的说法。

    ②.《史记》

    司马迁所作的《史记》里对八卦与《周易》的产生,已有明确的说法了。《史记太史公自序》里云:“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

    这到司马迁时,已把前人说的“伏羲始作八卦”,纳入到《易》里,称“易八卦”,“八卦”却成了《周易》一书里的东西了。司马迁的这种错误说法,对后世造成了极大的误解。到司马迁又明确落实《周易》是西伯(即文王)拘羑里推演出来的。这就是把《周易》落实到周文王头上的最早说法了。

    《史记日者列传》里以善卜者司马季主之口说的更详细:“自伏羲作八卦,周文王演三百八十四爻,而天下治”。

    《史记》里说的“伏羲作八卦”,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