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周易大发现》(四十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大发现》(四十三) (第2/4页)

吹落山木也叫“蛊”。这都是同样的东西。”

    医和为赵孟解释什么叫“蛊”,即从“蛊”字的组成上解释,说谷子里生出的虫子,又认为《周易》里“蛊”是“女惑男,大风吹落山木”来解释什么是“蛊”。把“蛊”解释清楚了,也就说明了平公的病因了。医和从“蛊”字是有‘虫’与‘皿’组成,说明器皿里有虫子,这好理解是拆字分析法。后来就有以“拆字”来分析问命运吉凶的。又解释谷子里生出虫子变飞娥也是“蛊”,这也好理解。谷子是盛在器皿里才会生出虫子的。那么医和说的“女惑男,风落山”恐怕没有对八卦取象筮卜上的专业知识就不好理解了。这是通过“蛊”里的“六联体”符号取象的说法(这种最早对春秋《周易》文本的解释,对后世“易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春秋时史巫筮卜,把六十四画符号派生出八种物象说,后来把《周易》一书也约定俗成的称卦了。《蛊》里所用符号,上三划为八卦里艮取象为‘山’,又取象为少男;下三划为巽取象为‘风’,又取象为长女。

    这是从春秋史巫以春秋《周易》文本筮卜发展出的一套学问,当然不是《周易》原创里的内容了。这医和就是按卜筮上的符号取象说法来解释“蛊”。这就是医和所说的“女惑男,风落山”的来历。因为“八卦”筮卜上,《蛊》卦符号里的“巽”卦取象为风,又取象为长女。而“艮”卦取象为“山”,又取象为少男。因为医和为晋平公看病时说,“病不可也,是谓,近女室,疾如蛊。”意思“病已经没法治了。这叫做‘亲近女色,病同蛊惑。’这医和看病也结合《周易》一书来论病道,可说奇特,虽医和用《周易》“蛊”论病,是直接通过《周易》里的“蛊”名,按“八卦”取象来论平公的病因。八卦取象本是原创《周易》被史巫篡改成春秋《周易》文本的筮法内容,这里是由筮法上取象而衍生出取象以论事理,医和虽用的是取象理论,但与巫术迷信筮卜还是不同的。

    ②《左传·昭公三十二年》里记:“赵简子问于史墨曰:“季氏出其君……对曰:“物生有两,有三,有五……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以然。故《诗》曰:‘高岸为穀,深穀为陵。’三后之姓,于今为庶,主所知也。在《易》卦,雷乘《乾》曰《大壮》,天之道也。”

    这《昭公三十二年》(公元前510年),而这例里所引用《易》卦说法则出现了。已不同于用《周易》称谓,而是用《易》卦。这里是很明确的用“八卦”筮卜上的术语了,“雷乘乾曰大壮”。这时候“卦”字也出现了。直接把《易》说成为“卦”。也是用“八卦”里的术语(雷乘乾)得出“大壮”一卦的名称。那么,这里出现的“《易》卦”,是否是指《周易》呢?虽然《周易》里有“大壮”一篇文章,也与这里称《易》卦而以“雷乘乾曰”所引出的《大壮》之名是一样的。但通过《左传·昭公三十二年》里记的这段话,无法明析这“《易》卦”的概念,是指《周易》,还是其它种的卦书,如《归藏》式《连山》的那种“卦”书,因为这里所引用的说法并没涉及文辞内容。

    总之,无论引用春秋《周易》文本,或是其它卦书,虽史巫引用八卦取象,但毕竟是用在说明道理。史巫(医和与史墨)的引用的内容,直接用于说理,与卜筮比这也是一种进步的表现。

    从以上《左传》里引用《周易》的六个例子来看,无论是引用《周易》里的句子,或是引用《周易》里的名称所作的解释直接用于阐明事理时,则与《左传》里记载的筮例称法不同,而是说“《周易》有之,在……曰”。这完全与史巫把《周易》当卜筮不同,显然在上层人士眼里《周易》就是一部理论书。

    我们通过《左传》里记载的几处引用《周易》一书里的文章句子,以增强阐明其论说的事情道理,这在后来的修辞学上叫“引用”。这可是与史巫用《周易》里的句子筮卜比类附会人事吉凶是两码子事。不能只看到《左传》里的记载了春秋史巫用《周易》里的句子比类人事吉凶,而忽视春秋时期上层人士把《周易》看待成理论书籍而引用,在于阐明事物的道理,就不加分析的认为《周易》一书是筮卜之书。

    以上是从《左传》一书里所举反映春秋时期两派人物对《周易》一书的运用。在史巫眼里《周易》的文辞成了通神的兆示人事吉凶的神谕,而上层贵族卿大夫人士是把《周易》看作义理之书。这春秋《周易》文本,在春秋时期就是两种不同的认识观而同时存在着。

    《左传》里记载所引用《周易》,如同《诗》、《书》那样直接引用说明事理。不过明显出现了两种引用用法,既取辞(《周易》里文辞)引用和取象(《周易》所用符号上已被衍生出八种物象,后称八卦取象)引用。无论取辞与取象均对后世产生了影响,特别是史与医的取象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是由象占(八卦取象卜筮)而引发出象理(取象说明事理),即后世发展出庞大的象数派易学学说(当然是《周易》又被篡改成数字卦爻格式后,即今本《周易》,又增加了数说)。

    综上而论,《左传》一书所记载的对春秋《周易》文本两种不同用法,即“筮”与“理”的两种运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春秋左传》一书到西汉也被上升为经书,成为五经之一。后封建时代里儒家经书又成为帝制里思想意识形态上的宪法大刚,《左传》里亦筮亦理对得《周易》做法,无疑成了帝制时代解《易》(今本《周易》)的范式。

    无论《左传》一书里记载的史巫用春秋《周易》文本卜筮,或是诸侯国上层人士当作理论书而引用,所使用的《周易》一书,既不是原创《周易》,也不是今本《周易》(卦爻式《周易》),就是由原创《周易》被篡改成的“繇题”式《周易》(春秋《周易》文本)。

    现把春秋《周易》文本内容格式附下:

    (说明:《周易》春秋文本是“繇题”结构形式编排《周易》每篇内容的。把《周易》每篇内容分割成题目辞和六个繇辞,题目辞前有原初每篇的一个“六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