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周易大发现》(五十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大发现》(五十三) (第3/5页)

卦里的取象越来越多。

    所以《系辞》既有分论卜筮功能的卦、爻、象、数,也有综合论述八卦如何之生成。

    特别是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这一章节,无疑是讲述揲蓍起卦方法。在你面对一部卦爻式《周易》能干什么用呢?在《系辞》作者看来,其主要是卜筮吉凶的。有了如何起卦,又有了那些八卦象、爻、数原理,就可以去算卦好了。当然了,我们也不否认《系辞》一文也论述了《周易》里义理,虽然在论述《周易》里义理时,无疑彰显的是神秘思想。

    我们说,自《系辞》始把八卦筮术理论化,即“亦筮亦理”错对《周易》一书的看待,后人也是受《系辞》的影响,认为《周易》是卜筮之书。

    事实上,《系辞》里说的占筮方法与原则是个张冠李戴,即把《周易》成书后,史巫卜筮而产生的八卦内容认为是《周易》里的东西了,这是《系辞》作者的错误认为。

    《系辞传》指向今本《周易》的卜筮说法:“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系辞》里的这段话,作者虽然是用《易》称:“《易》之序也”、“爻之辞也”、“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

    这实际就是指《周易》里的爻辞(即今本《周易》的爻辞),可以占断事情的变化。《系辞》里还说道:“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是以君子将存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

    这里把《易》(指今本《周易》)说成具备了圣人的四种原则,其中之一是用《周易》来占卜。是君子要所行、所为、所要遵循《周易》一书里的四种原则。其中一项是来占筮,其它三项是“辞”、“变”、“象”。这正是《系辞》作者被今本《周易》的外在形式所迷惑,而亦理亦筮的论今本《周易》的开端。

    无论《系辞》作者们论述的“言辞”、“变化”、“取象”多么的义理深奥,都被所认为《周易》有占的功用冲消掉。

    这就是《系辞》对《周易》一书性质的说法,有四种圣人之道在其中,其一是占卜的功用,《周易》岂不成了卜筮的工具么?

    这岂不成为“哲学变成了神学的婢女”了吗?进入帝国时期,哲学与巫术神学相合流。确实是这样,《系辞》里的哲学思想成为后封建时期神学天命思想的活水源头。后封建时期与先秦相比,没有了哲学。后封建里的哲学成为了天命神学的解释工具。

    自《系辞传》把《周易》说成是占卜的功用,即不加考究的把卜筮黑锅让《周易》背上。

    《周易》是政治哲学之书,并不因史巫篡改为卜筮之辞,就把《周易》错看成卜筮之书。而研究《周易》者也不能见有人以《周易》之名筮卜,就不分清红皂白的认为《周易》是卜筮之书,或认为有占筮的功能。所以《系辞传》的作者认为《周易》“以卜筮者尚其占”,是《系辞传》作者认识上的错误,是被卦爻式的《周易》(即今本《周易》)结构所迷惑。但并不因《系辞》里说《周易》有占筮的功能,《周易》就真的变成了占筮之书了吗?

    《系辞》里说《周易》有占筮功能,并不符合《周易》原创文章里的内容,那是《系辞》作者无法弄清史巫卜筮所形成“《周易》筮之”的历史成因。当然也无法弄明白原始《周易》被篡改的过程,孔子尚且没有弄明白,在文化钳制的帝国时代,《系辞》作者能说清楚吗?当然无法说清,也更不需要说清,因先秦战国百家争鸣的理性时代已经烟消云散。

    至于《系辞》里所讲的占筮方法,“大衍之数五十”起卦方法,更不能说明是《周易》里的东西,那是“八卦占筮”的起卦方法。“八卦”与《周易》是不同的概念,“八卦”是卦学筮术里的概念,“八卦”是从六十四篇文章名里借出八个名称,即“乾”、“坤”、“兑”、“离”、“震”、“巽”、“坎”、“艮”。并且有自己的符号,即是以三画为联体的符号。八卦又有自己固定的八种自然物象,即取象,为“天”、“地”、“泽”、“火”“雷”、“风”、“水”、“山”。同时也有卦学上的六十四卦象名称,如“乾为天,天风姤,天山遁,天地否……”。这均是《周易》一书后产生的卦学内容,目的是用来卜筮的,实与《周易》无关。而是到了《系辞》的作者们错误的说《周易》有占筮的功能。

    “大衍之数”却是八卦卜筮上的起卦方法,但不与《周易》相关联。把“大衍之数”按在《周易》头上,实属张冠李戴。本身在帛书时代《系辞》里还没有填进去“大衍之数”,这只不过是西汉人总结的是八卦占筮上的起卦方法,而添进到《系辞》里。《周易》一书既没有讲述占筮及占筮方法,而且还是反对占筮的,《周易》里体现的是无神论思想,《系辞》的作者们说《周易》有“占”,是错误认知所致。

    因《系辞》文章的出现,从理论上把《周易》说成有“占”,就把《周易》定性为卜筮之书了。无论《系辞》对《周易》说了诸多的义理之说,都无法有“一占”而被冲消。这恰恰是《易传·系辞》把一部本是哲学之书的《周易》误读成占卜之书,由此造成后世跟着把《周易》误解为卜筮之书。

    《系辞》文对《周易》的理论化,是亦筮亦理的面目出现,分明是帝制时期的产物。到西汉加强中央集权一系列的政治措施时,可想而知,帛书《易传》里的《要》文对《周易》一书理性的认识还能存在与保留到《易》经里么?而是决不可能的事情。只有这《系辞》即筮即理的说法,才能被帝国认可,而继承保留神道没教的政治用意而保留下来,以教化臣民。实际巫术占卜迷信不但不会从帝制里排除,反尔是甚嚣尘上,先秦百家争鸣的理性时代也一去不返了。

    而《易传》里那些其它文章本与帝国统治并无矛盾,并相得益彰。也正是战国后儒家建构王权思想的政治理论,以及天人同构的神秘思想。才能使帝国统治者认为一并保留在《易传》里,把《易传》(或叫“十翼”)一并上升为《易》经,被汉帝国奉为意识形态上的垄断地位。至于《周易》一书连孔子还没有来得及详细弄明白,只是从概论上说《周易》是义理之书,后来就被帝国的钳制文化政治而扼杀了(即帛书《易传》里的《要》文被埋葬,不传于世)。可想而知在后封建社会里再没有如孔子的那种理性的认识出现。这正是后封建时期不能有理性著作的出现,也不能把一部《周易》说清楚的时代所决定了。后封建社会里不需要理性,故才有后封建时期里的“易学”与《系辞》文一脉相承。也与先秦《易学》不相同的发展,才有了象数易(占验筮术与天学神秘思想)、图式易的产生。越神秘,越玄虚,正是帝国专制文化的需要。正是《系辞》开创了对《周易》一书亦理亦筮的理论化,才成为整个后封建社会里易学文化的活水源头。

    把今本《周易》说有占筮功用,这正是汉帝国时期的腔调。因秦帝国把《周易》看成是筮卜之书,不被禁焚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