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周易》诗性智慧解读(十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周易》诗性智慧解读(十六) (第4/4页)

”呢?这是借雷震使人恐惧的心理,寓意君子恐惧修省,君子时刻谨慎小心的去行事,自然就是亨通的结果。故本篇的“命题”,就是“君子若能恐惧修省,亨通。”

    “震来虩虩,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虩虩(xìxì)”:恐惧貌。“哑”:喑哑,口不能言。“哑哑”:形容没有了言语声。“匕”:食用具,如匙。“鬯(cháng)”:祭祀用的香酒。本句的意思是“惊雷震动,使人心生恐惧,失去了言语笑声。雷声响起,震惊百里,而对保持平静心态者,却不能洒落手持勺子里的香酒”。这是借雷震的响声使人产生恐惧之心,来比喻政治形势的威力;犹如政治风暴来临,在政治形势的高压下,有两种心态的人,一种是恐惧万分,吓得要死;一种是心态镇静。这是围绕着主题展开的论述。

    “震来虩虩,后笑言哑哑,吉。”

    本段的译意是“雷声震来,使人恐惧,尔后哑口不语,言笑失色,谨慎才能避免伤及身体,而获吉祥”。这里还是借雷震,寓意政治风暴如雷霆之势,若君子能恐惧修省,即使雷霆之势的政治风暴也伤及不着自己。确实在封建王权家天下里,为官者是人人惊惧,特别是莫须有的政治罪名,不知何时就降临到头上。就是二千多年后出现的那场“十年动乱”,那场政治运动,其来势如雷霆,使人惊惧与恐怖。人人只能哑口不言,言笑失色。若能思考,小心处事,政治风暴里的灾祸就落不到头上。二千多年前《周易》作者的政治经验告诉君子如何应付政治风暴。

    “震来厉,亿丧贝,跻于九陵,勿逐,七日得”。

    “亿”:喻数目很大。“贝”:钱,资财。“跻”:升,登。“九陵”:很高。“七日得”,即“七日来复”的认识观。本段通过借雷震比喻严酷的政治形势。本句按字译是“雷震来时是有危害,会丧失很多财产,如堆积像那九重的高山,不要追逐,失去的钱财,过一段时间,就会得来”。《周易》是为君子讲述的“修身,齐家,治国”的政治道理。本段也是在讲述,如何认识这种风暴来临造成财产的失去(如改朝换代,又如新主推行新政),但要认识到那只是身外之物,不可追逐。在那个时代里,有一种认识观念,即“七日来复”,认为事物是一种循环规律,这是从自然中感悟到的东西,而类比到人事上来。这里的“七日得”,是“七日来复”的观念的引用,这里是借以说明是失去的财产,以后还会得来,是通过一段时间还会取得,这里体现的是辩证的关系。

    “震苏苏,震行,无眚。”

    “苏”:死而复生,苏醒过来。古人在每年的春天听到雷声响动,又看到大地上的万物发青,就认为雷声催醒了大地,使万物复苏。“眚”:过失,灾祸。本段的字译是“雷声震动,使万物复苏。雷声运动,并无灾害”。

    本段还是借雷震的自然现象来寓意事理,只不过是以对比手法上的正面来论述事理。上面讲述雷震使人恐惧与丧失财富,而本段是讲,雷震能使万物复苏的道理。当然,这是借喻,而不是讲什么自然科学。这是借雷震现象比喻政治风暴来临也有好的一面,并不全是坏事,它能使人恐惧谨慎,修省觉悟,就不会有灾祸。

    “震遂泥。”

    “遂”:进。本句意思“雷震击入到泥土里”。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本句象征什么呢?因本句没有判词,即无吉凶之后果。那么,从本句的字意来看,即寓意着是下面,又寓意着深度。可以联想到政治风暴影响的广泛性与持续性。

    “震往来厉,亿无丧,有事。”

    “亿无丧”:这与前面的“亿丧贝”是个相反意思。本句意思是“雷震来来往往,虽有危险,但很多的东西并没有失去,这是有了事前的防备”。这是比喻对政治形势有了心理防备。

    “震索索,视矍矍,征凶。震不于其躬,于其邻,无咎,婚媾有言。”

    “索索”:畏惧感。“矍(júe)”:左右惊顾。“躬”:身体。(引)自身。本段之意“雷声震动使人恐惧畏缩,左右惊顾,有所妄动会有危险;但雷震是震不倒惊惧谨慎之人身上,而会落到那些没有防备者的头上;没有害咎,是建立了婚姻的说法。”古代往往把家、国间缔结婚姻作为联姻政治的手段,也是规避政治风险的一种手段。

    本篇是讲述雷霆之势的社会大变革,或政治风云变幻,给社会带来的震荡与不安,如何在政治风云变幻中,学会生存法则,《震》文就是讲述这些道理。作者通过雷震来比喻政治风云,教育君子在政治风云了要恐惧修省,还要有正确的心态与防备心理。通过雷震声响百里来比喻政治威势如同霹雳那样使人恐惧,使君子领悟到政治形势的威力,并学会在政治风云里的生存方法。既不被雷霆之势所吓倒,也不要被雷霆之势所伤害。正如,《大象传》对《震》文的诠释“君子以恐惧修德”,《大象传》作者是领悟了《周易》的哲学内涵。《震》文通过雷震的形象比喻,使君子能够领悟到政治风暴的威力,而恐惧修省。这已然是为君子讲述的政治经验与政治谋略。

    《震》全文篇从命题到内容全是比喻象征。是借用雷震现象比喻政治。正如后封建社会里发生过的秦朝政治风暴,焚书坑儒和历代王朝更替后的高压手段,以及现代社会里曾发生过的“文*大*革”。皆如雷震之威,使人惊恐与威惧。

    《震》篇用雷震的自然现象形象的表现到政治风暴上突云变换的道理。君子如何在政治风暴里站稳脚根,作者通过层层比喻给出了如何适应和应对的答案,即处变不惊的道理。

    《周易》突出的讲述政治经验和治国的道理,即属于政治哲学。但其方*论不同于古希腊创立的逻辑推理(或称理论推理),而是比喻说理(或叫比喻推理)。如《震》篇是用雷震现象来比喻政治上的道理。比喻推理的前提是具有鲜明的形象性的比喻,而结论是个比较抽象的事理。如《震》篇作者用浅显的日常所见的雷震现象来喻深刻的政治形势这一效抽象的政治道理,使人们通过这种比喻领会到所表述的政治含义。

    《震》文如诗的句子:

    震来虩虩

    笑言哑哑

    震惊百里

    不丧匕鬯

    震来虩虩

    后笑言哑哑

    震来厉

    亿丧贝

    跻于九陵

    震苏苏

    震行无眚

    震遂泥

    震往来厉

    亿无丧

    震索索

    视矍矍

    震不于其躬

    于其邻

    婚媾有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