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集解》易说批判(六) (第2/3页)
谓五,艮为童蒙。我谓二也。震为动起,嫌求之五”,而联系上“故曰匪我求童蒙”吗?这是解释吗?这种以“象数”解释法,让人看了岂不觉得很可笑吗? 再如东晋干宝对“蒙:亨”(所谓卦辞)二字的注释:“干宝曰:蒙者,离宫阴也。世在四。八月之时,降阳布德,荠麦并生,而息来在寅,故“蒙”。于世为八月,于消息为正月卦也。正月之时,阳气上达,故屯为物之始生,蒙为物之稚也。施之于人,则童蒙也。敬得其运,虽蒙必亨,故曰蒙亨。此盖以寄成王之遭周公也。” 要想明白干宝的说法,就要懂得西汉后期京房创的八卦纳甲筮法(成为后封建至今天算卦上的“正宗”),干宝注释里的说法就是按纳甲来说的(蒙者,离宫阴也。世在四),当然还有按消息卦阴阳升降的说法,再穿凿附会到“蒙亨”两字上。汉京房的八卦纳甲是通过已演变成一套卜筮工具的卦符号,又通过八卦分八宫,每宫按进六十四卦里的八个卦,每卦符号分六爻(纳甲算卦称的六爻八卦)纳入干支阴阳五行,再通过阴阳五行生克出“六亲”(模拟人生社会关系),以此模拟而妄想窥视人事吉凶上的“天机”。纳甲卜筮本是封建巫术迷信的产物,与《周易》并没有一点关系。可后来人也把纳甲卜筮上的东西用于对《周易》一书文辞的注释,真是愚昧无知之极。 而对所谓《蒙》卦里爻辞,其它那些“象数”注释也就不必细说了。我们可通过对所谓《蒙》卦内容的注释,对比下面附录原创《周易·蒙》文的译解,就明白“象数”易学是个什么东西了。 3、附录: (1).附录《周易·蒙》历史上的三种不同文本 ①《周易·蒙》原创文本格式 “()蒙,亨。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困蒙,吝。童蒙,吉。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②《周易·蒙》春秋文本格式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损: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剥: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 ()蛊: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未济:困蒙,吝。 ()师:童蒙,吉。 ()涣: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③今本《周易·蒙》内容格式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 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六四:困蒙,吝。 六五:童蒙,吉。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2).附录《周易·蒙》原创文章译解 (原文) “()蒙,亨。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困蒙,吝。童蒙,吉。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译文) 四、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是正确之道。 不是老师求教与童蒙,而是蒙童求教与师长。如同筮上讲的那样,第一次筮问,理应回答。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没有礼貌,不恭敬地乱问,就不予回答。这是有利于培养儿童独立思考的正确施教方法。开始对儿童启蒙教育,有利的做法是树立典范,但也不能脱离管束。若不这样,任其发展下去,就大失所望。披戴上勇士的甲胄,这样的人有出息,娶妻吉顺,是男子成家立业的根本。勤勉的对儿童施教,培养武士精神。若不亲身施教,就没有什么好处。受困于蒙昧无知,就会有耻辱。从儿童开始启蒙教育,这是很正确的事情。让儿童披上皮甲,击打锻炼,目的不是为寇,而是抵御外侵,保家卫国。 (解说) 本篇是围绕着儿童教育这一内容展开的论述,内容也正是围绕着命题展开的论述。这一篇文章的理论观点,又有点象古希腊城邦时期培养儿童为战士的那种教育方法。但又不同于古希腊城邦制时期培养儿童成为武士的那种制度。而《蒙》篇只是一种教育理论。中国古代并没有像古希腊时期那样让儿童脱离家庭有国家来培养训练成战士的那种制度。 “蒙”在甲骨文里的写法“”是上部像蒙着东西,如面罩或面具。其中有一只大眼睛,眼下有“人”形。“蒙”字的含义指草名,萌生,幼稚,覆盖,包裹等讲。而“蒙”的本义是勇士伪装或作战时穿的甲胄。此篇用“蒙”来寓意对儿童的启蒙教育,培养勇士精神。用现在的说法,就是爱国主义与军事主义的教育思想。 本篇内容是围绕着“童蒙”教育这一问题的论述。即通过给儿童披蒙东西在游戏中所引发培养儿童武士精神。从发蒙,包蒙,金夫,击蒙。这是一个完整的内容情节。立论明确,是精心创作的。这种教育方法又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通过给儿童蒙上仿效战士作战的甲胄,来锻炼儿童的体魄和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