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左传》与《周易》(十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左传》与《周易》(十三) (第4/4页)

行“生克”出社会里的“六亲”模式,模拟人事吉凶。与《周易》没半点关系了,不像《左传》记的卜筮例以八卦取象又结合《周易》文辞当卜辞)。后封建时期里抛弃掉先秦时期对待《周易》当占辞的做法,以“八卦纳甲筮法”成为卜筮正宗之术,而卦爻式的《周易》(即今本《周易》)却被尊奉为《易经》内容之一,与其它经书成为后封建社会里占统治地位的正统思想,没有人以卦爻式《周易》作为卜筮之书使用。

    总之,通过《左传》所记的第一筮例内容来看,虽是以《周易》筮之,已知《周易》已是被篡改后的文本,而史巫卜筮上"起卦"与“批断”,关健是离不开八卦卦术上的那套卦符号工具和八卦取象,虽也错把《周易》文辞当占辞用,已知那不过是牵强附会而已。

    《周易》本不是卜筮(算卦)之书,而是政治哲学?若是不相信,我们来看原创《周易·观》文译解,对比《左传》记载史巫以春秋《周易》文里“《观》之《否》”卜筮,看两者之间所表现出的天壤之别。

    附:原创《周易·观》文译解

    (原文)

    ()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

    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窥观,利女贞。观我生进退。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观我生,君子无咎;观其生,君子无咎。

    (译文)

    二十、正确的观察认识事物,如洗心革面,不再重现错误,这正是有了爱和庄严地情怀所致。

    像儿童那样观察认识事物,这对劳动百姓来说没有什么过失;可对治理国家的君子来说,就会带来耻辱。观察认识事物不全面,如同从门缝向外看东西,这是有利妇女之道。观察认识自己国度生民的状态,才能知进退。观仰熟悉一个国家的礼乐风尚,才有利于成为君王的辅佐。观察认识自己国家生民状态,不至于失误。观察了解他国生民状态,君子就不会出现过失。”

    (解说)

    “观”指观察,细看的意思。“临”是“俯视”,而“观”是“仰望”。若把《周易》里的哲学理念看成是形而上学,那么,《观》就是它的方*论。通过对《观》篇文章的释读,《观》里的方*论无疑是辩证的,也是科学的认识论。《观》篇虽然所运用的是生活里的经验之谈,并通过比喻寓意道理,但比喻的道理是符合逻辑的。

    本篇的立论是“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

    “盥(guàn)”:洗手,盥水器。“荐”:重。“颙(yóng拥)”:大的样子,严正之貌。这立论的意思是:“正确的观察认识事物,如同洗心革面,不在重现错误,有了爱和神圣的情怀所致。”本篇就围绕着这命题,论述了几种不同的观察认识事物的方法。即阐述观察认识事物方法的正确与否。

    “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

    “童”:儿童。“童观”是比喻,即像儿童那样去观察认识事物。正因为儿童观察认识事物是幼稚的。这是用儿童来比喻看问题的幼稚与不正确性。若是有了这种幼稚的认识事物,就会给君子带来耻辱。因为幼稚的看待问题,自然会导致对事物判断的错误认识,那么,君子在治国理政上不就走向错误的结果。

    “窥观,利女贞。”

    “窥观”:不难理解,犹如从缝隙里看东西,是一孔之见。本句还是用比喻来寓意事理。这是比喻观察认识问题不全面,一样会导致认识事物的错误结果。这里的“利女贞”,直译是“有利于妇女之道”。从此句来看,在西周时期已讲究妇德,妇女不可抛头露面,妇女只能是偷偷地窥视外面的世界。总之,“窥观”同样是对君子不利的。

    “观我生进退。”

    本段是个转折句,是在上面不正确的观察认识事物方法下,而从正面来对观察认识事物的论述。如何观察认识事物,这是真对“君子”(受周王分封的有国有家的贵族统治者)门讲述的道理。“生”:生民。即百姓。“观我生”是指观察了解本国的生民情况,这里的“进退”,是指统治上,即治国理政上游刃有余。

    “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光”:礼乐风尚。即文化状况。君子了解熟悉了国家的文化制度,才能成为君王的辅佐,这就是本句的含义。

    “观我生,君子无咎;观其生,君子无咎。”

    这里强调君子,不但应观察认识自己国度的生民状况,而且还有观察了解它国的生民状况,对君子来说治国安邦才不至于失误。“其”是指它国。这叫知己知彼,才能做好事情。对君子才不会有害处。这里讲的观察认识,其目的体现在君子的政治目的,即治国安邦上。

    《观》篇里所论述的观察认识事物方法,是辩证的,也是理性的。作者是反对“童观”,“窥观”这种不正确的观察认识事物的方法,无疑作者提倡的是正确的去观察认识事物。本篇在围绕着如何观察认识事物来论述,给君子提供了政治上知进退的方*论。

    《周易》是政治哲学,本篇内容是讲述观察认识事物的方法。反对“童观”,“窥观”这种认识事物的错误方法。“童观”是一种幼稚的,不成熟的认识事物的行为;“窥观”犹如从缝隙里观察事物,是只见其偏,而不见其全。错误的观察,必然导致错误的判断,这是符合逻辑的。归根到底,作者从政治上阐述正确的观察认识事物,才能保证君子治国安邦上的正确行为,才能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这就是《观》篇的中心思想。

    而历史上的春秋时期(《左传》一书里记载)史巫曾用篡改的春秋《周易》文本卜筮,即用原创《周易》所用那套六十四个“六联体”符号被演变成一套卜筮工具和八卦取象,又结合《周易》文辞来筮卜。而《左传》里所记鲁庄公二十二年,东周的太史拿着《周易》见陈厉公(陈国国君),为其儿子卜筮,虽卜筮出《观》卦里的《否》繇辞内容,原创《周易·观》也有这句话,但同样一句话,原创文章里的的含义是让君子(有国有家贵族分封统治者)“了解熟悉了国家的文化制度,才能成为君王的辅佐”。可在史巫用于卜筮(算卦)时,外加入八卦取象卜筮上的那种比附、联想是何等荒谬至极。

    更主要的是,古人卜筮(算卦)是为通神术,按朱熹筮式,卜筮前(即算卦前),要很恭敬的进行一凡求神的仪式,要净室,焚香,祷告。把心里想卜问的事项,向神灵诉说,这样才能得到神的启示。若按这样说,这就是神启的仪式,八卦卜筮(因八卦取象卜筮是附体在六十四卦符号卜筮工具上,有了这套卜筮工具和八卦取象筮法,才能完成卜筮,故应称八卦卜筮,不能称《周易》卜筮),岂不是巫术是什么呢?八卦卜筮无疑是一种通神的方式,是天人沟通的一种迷信方式。无疑卜筮是种巫术迷信,因卜筮(算卦)是古代巫术的分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