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一片骂声 (第2/2页)
和技艺精湛的同行们一起做手术能事半功倍,成功率更高,如果被病人家属和其他人围着看热闹,很可能病人直接死在手术台上。 但媒体带来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nasa放弃这个要求。 于是吉祥航天的卫星直播,能被全世界的人看,但听不见任何声音,也没有人解说。 这是各方斗争最后的结果。 等nasa的内部营救通道打开,召开的国际航天电话会议,杨吉祥也受到邀请。 nasa宣布最新进展,6名宇航员还活着,但情况不太好,两人骨折,已经做了急救护理。 乘员舱有空气循环系统,少量的水,大部分补给品都放在物资舱里,没有发射出来。 歪斜的火箭能接受地球指令,发动机受损离线了1台,燃油没有泄露,暂时不敢动,就怕发动机再震动一下,地陷更深,谁也不知道地下还有没有空洞,万一歪的更厉害,火箭恐怕直接砸地上爆炸。 乘员舱可以打开,但打开了也没有用,他们返回不了几十米高的火箭顶部,也打不开物资舱的门。 最关键的是白天月球表面130c,晚上-180c,航天员没有办法长时间出舱。 靠着仅剩的水和食物药物,他们大概能撑1个月时间,如果还是没人救的话,他们只能想办法放掉火箭燃料,或者想办法进入物资舱,最多还能苟活1年的时间。 所以,这是一场现实中的《月球救援》。 救,肯定是要救的,就看怎么救。 主持会议的联合国相关官员问杨吉祥:“吉祥航天愿意提供援助吗?” 杨吉祥说:“我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供援助,包括共享这几颗通讯卫星的通讯信道。” “我指的是发射航天器登陆月球,将nasa的宇航员带回来。”
“那我需要nasa和spacex的完全配合,向我开放全部权限,共享月球信息,包括星舰着陆后的全部数据,因为我也没有登过月球,也很危险。” 这个要求合情合理。 但spacex不乐意了,他们不想交出权限。 马斯克想自己营救,他可以发射另外一艘星舰前往月球,将这批受困的宇航员带回来。 nasa执意自己想办法,不允许其他国家的人插手,电话会议上其他人无可奈何。 这次,大量美国媒体又开始赞扬nasa和马斯克有担当。 肯n迪发射中心,猎鹰重型紧急在发射台安装,灌注燃料,发射检查,效率非常高,媒体们夸他们是“美国速度”。 救援计划宣布后,全世界的观众们松了一口气。 但得知救援计划里没有欧洲,俄罗斯,中国的宇航局和吉祥航天的帮助,大家又表示担忧。 “我跟他们说,我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供帮助,但nasa说他们能自己搞定,所以我只能给大家搞搞视频直播了,祝nasa救援顺利。” 杨吉祥在微薄上这么写,得到了大家的感谢,他在整件事上挑不出毛病来。 8月1日,spacex救援箭来到月球上方环绕,寻找到合适的角度后,开始下降。 这是一艘猎鹰重型可分离式火箭,在月球上空对登陆舱进行分离,推进舱继续围绕月球轨道环绕。 这就是1969年的nasa登月方法,等登陆舱完成救援任务,再飞回太空,与推进舱连接起来,再返回地球。 救援登陆舱在距离1号落点2公里之外降落,nasa推测这一片是中空腐蚀的盐矿地质地带,所以要避开。 spacex的技术确实厉害,救援登陆仓顺利下降了,如同科幻片一样,稳稳落在月球表面。 两个救援人员走出来,踏上地球月面的一瞬间,直播频道里铺天盖地的叫好和掌声。 登陆仓侧边罩子打开,放下来一个带有框子的折叠车。 两人带着工具箱,开着折叠车到了1号星舰的乘员舱,和6人联系上。 里面打开舱门,分两波将人送走,伤员优先。 一切都很顺利。 但问题是,2公里路面复杂,路程有点远,加上宇航员动作不敢太大,一来一去时间耽误的有点长,第二次返回时已经到了月球的夜晚,温度急速下降,返回救援仓时都零下20c了。 另外,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风,所以月尘十分锋利,如同细微的小刀子,而且带着静电。 这片区域的月尘因为火箭的到来,浓度实在是太大了。 在他们来来往往的过程中,大量月尘吸附在宇航服身上,如同脏兮兮,黑乎乎的煤灰,被带进登陆仓的舱门缝隙里,钻进了精密仪器里。 这导致舱门密封似乎出现问题,舱内压力一直控制不住,没法密封增压。 不能加压,就不敢起飞,就不能保持舱内温度。 即使空气循环功率开到最大,也无济于事,系统里十几个bug,根本来不及消除,多处设备失灵,系统报警。 越是折腾,越紧张。 越紧张,越容易慌乱。 出大事了。 8个宇航员被困在救援登陆仓里,安全是安全,可是飞不了。 第二天太阳出来,他们出舱检修,还是没能解决。 第四天,nasa终于不得不承认,他们的救援人员也被困在月球上。 全世界一片骂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