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首辅_第一百八十八章 锦峰观军改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八章 锦峰观军改 (第2/3页)

后虽看不到那样的盛景,不过它是本县最繁忙的桥之一没错。这名字起得很贴切。」李丹介绍说,孙述转头看,现时虽然已经秋天,但果然还有不少人穿着黑衣。

    回过脸来一抬头:「咦,那城上是什么,投石机吗?」孙述指着问。

    「准确地说是投石车,可以投掷不超过三斤的石弹。」李丹笑道:「我们给它安装了轮子,所以在城上可以由牲畜拖拽来回移动。只有个缺点,投掷距离没有那么远。」

    他指指护濠的外河沿:「最多就扔到那里。」

    「所以你们在这里埋设篱笆墙,阻住敌人的步伐好让投石机来砸?不过为什么这篱笆不放正,却要稍微倾斜呢?」

    「两个作用,首先敌人身体前倾更不容易将它推倒,其次,这样他们完全暴露而没法利用篱笆隐藏自己,城上的守军可以看得真切、砸得准确。

    总之,一切为了消耗和磋磨对方,给他们造成伤亡以及体力损失。」李丹如数家珍,孙述震惊地看着半天无语。

    来到城门洞下,有巡检过来查验腰牌、路引,这当口孙述看到了离「歌熏门」石刻题匾不远处竹笼里挂着的人头,轻声对李丹说:「我要是你敌人,轻易可别踏上青衫队的地盘。」

    「不,不是青衫队的地盘,地盘都是朝廷的,我们只是驻在而已。」李丹很聪明地纠正,然后一指那人头:「可惜他不知道,因为死得太快,都没来得及问明对手是谁。」

    孙述哈哈大笑,被这小哥的风趣逗得眼泪都笑出来了。

    他先去李丹的临时「衙门」,两人长谈并为孙述把酒接风,之后被闻讯赶来的周歆引去,暂时安置在儒学路上一家叫做「毕春」的客栈里。

    他从交谈中得知周歆如今做了本县出资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并且正在为冶炼厂、钢铁厂招工,立即很有兴致,拉着他聊了近一个时辰。

    周歆也早从李丹那里知道,这位先生是余干徐家帮忙从京师给冶炼厂找来的高人,所以无话不谈殷勤备至,临走还特意招来掌柜嘱咐他细心伺候。

    「在下北门内的别业好久未曾居住,正在打扫。李三郎看了说蛮好,打扫出来可以做英贤馆请诸位来助我安仁的高才分院居住。

    先生暂在此忍耐,明晚我派人来接先生过去。」周歆说完,孙述急忙摇手:「这就很好了,何必大费周章?过于打搅我心里也过意不去。」

    周歆见状笑道:「是我借了诸君的东风,哪有打搅之说?好教先生知道,我那别业献出来给青衫队做英贤馆使用,乃是折了股子算在出资份额里的。

    将来青衫队名下产业里所有工厂、矿山、田土,在下都因此增一份收入。所以是我借诸君的东风,先生万勿推辞!」

    果然两日后他接孙述过去,却原来是北门里最大、最气派的一处。正门外影壁下可以停三辆马车,门显然是新髹漆的,上头是崭新的牌匾,县尊亲笔题写的「安仁英贤馆」。

    门口甚至还站着两名颇结实勇壮的乡勇站岗,里面门子、仆佣都是些聪明勤快的。中路正堂和联通的花厅是公用的会客场所。周围周歆稍加改造隔成了六个小院子。

    其中两个已经有人入住,一个住着李丹的文字先生娄谅,另一个是在黄金埠帮助训练新组建的民兵区中队后,刚回到安仁的武举人梁明山。

    三位邻居互致问候并见礼,交换了许多来安仁以后的新奇见闻,虽然背景不同,但因都是务实之人,倒也觉得投缘。

    正说着,陆九来了,有请梁先生到衙门参加军议。「怎么回事?」三人都起身不约而同地问。

    「三位先别紧张,没什么大碍。」陆九说着招招手,两个健壮的亲卫抱着两个盒子进来放到桌上。

    「孙先生,这是参谋本部生产科刚刚送到安仁的……标本。是从饶州东南各处寻来的石头。都巡检命卑职给您送来,请您看看这些名称是否准确,还有品相如何?」

    说着陆九叫人打开,里头是摞放的小木盒,每块石头都精心地用带子固定在下面的锦垫上,底下的纸张用蓝色油墨印着四栏,分别注明采集位置、采集人姓名、日期和品种名称。

    不过也有些品种名称那里栏空着,显然采集人也不晓得这是什么矿。

    「你们做事好仔细!」孙述忍不住喝彩:「就是京师工部的档案也做不到这样!」娄谅听了瞥他眼没说什么。「好,请搬到我房间,我马上就看!」孙述见到石头就来精神了。

    陆九忙让他别忙,朝外头摆摆手,就有人抱个木盒进来,拉开插板一看,里面是满箱的香烛。

    「还有这个。」陆九从怀里摸出个锦盒,小心打开,却是把铜边的放大镜。「文房用具各位屋里都备下了,这香烛是每位一箱,用完自有人来补上。

    这放大镜却是都巡检派人回余干为先生定制的,他说先生观察各种石料若无此物不能观察得细致入微,最好是用……显、显微镜。

    不过仓促之间只能先做这个,那显微镜要待都巡检有空了再为先生做一架。」

    「这、这就很好了,多谢都巡检厚爱!」孙述连连致谢。

    陆九命人将东西搬到各人屋里,然后等梁举人换了身箭袖、快靴出来,与他一起上马去指挥部。

    然而团练指挥部并非和巡检司衙门一起的,那族学里放个巡检司已经很满,所以团练指挥部最后安置在东门里锦峰巷那座废弃的道观中。

    在这里有两个好处:地方宽敞,这一带住户少,用地很方便;靠近锦峰门有利增强东部警戒。

    不过赵敬子等人来时看到的东门只剩个门洞,既没瓮城、拦马墙,也没有上面的箭楼,甚至门上的题匾字迹都很模糊,到处是绿苔和藤蔓。

    在植物掩映下不像个县城的城墙,倒似荒山野岭中的古迹般。

    好在赵敬子不在乎,来的时候带足了扫帚、抹布和铁锹,将手一挥警卫连一起动手。

    在老君像前面支起桌椅、地图,扫干净真人殿进驻后勤科……,整个指挥部当天就重新运作起来。

    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