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一章 从对攻到对杀 (第2/2页)
“一手棋”。棋下到这个时候。他依然还是没有做到“节省一手棋”,同样,羽根先生也没有办法“节省一手棋”。既然谁也无法抢到那“一手棋”。那自然战争就不会停止。 这个过程,是双方相互展示攻防技巧的过程。是相互破坏对方构思的过程。一时间,两人斗得势均力敌。正是因为势均力敌。所以双方都停不下来。好比李小强一个构思,认为自己可以达到“赚一手棋”的目的。当这个构思被对手识破后,他肯定不会答应,他肯定又要挑起新的战争。反过来也是一样。这样的短兵相接就是这样,只要双方“谈不拢”,战争就只能继续。 两个人在这盘棋表现出来的战斗水平算不算高不知道,不过精彩肯定是很精彩的。各种攻防手筋层出不穷。让研究室观战的棋手看得大呼过瘾。张志东这样的业余棋手就不用说了,就连一帮职业棋手。也看得津津有味。因为棋盘上的头绪很多,每一条道路并不一定有很明显的好坏之分。所以研究室的棋手干脆也不研究了,只是看两人在那表演。 下午3点种左右,藤泽秀行又开始表扬李小强: “啧啧,这个孩子的进步速度真是让人惊讶。对于这样的战斗,他居然也能够表现的那么出色。。。” 对于他老先生的话,很多人选择了直接无视。对于藤泽秀行这样的“小强粉”来说。他就是把李小强夸成一朵花也没有人奇怪。在很多人看来,对于这些实打实的具体招法。本来就是李小强的强项。根本就看不出他有什么进步。李小强最大的不足,是在很多围棋中“虚”的地方不足。例如在“大局”上的判断,对“厚味”的判断等等。 在场有很多人认为,藤泽秀行明显就是在毫无原则的乱表扬。张志东忍不住问道:“先生,李小强的进步到底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没有等藤泽秀行开口,一旁的林海峰先生笑着解释说: “呵呵,没错,这个孩子确实进步了。对于这样的中盘战斗,算路和具体手段当然很重要。不过最重要的。是各种各样的判断,各种各样的取舍。这些东西,其实是围棋中很虚的东西。从小强最近的几盘棋来看,表面上好像他都是以力量获胜。其实不是的,能够支承他发挥自己的力量,其实是他在其他方面的提高。在境界上的提高!” 张志东还想开口,林先生继续说道 “我一直非常关注小强这孩子。从他进入大家的视线我就在关注他。你可以仔细想想,他在对局的时候,其实最怕碰到什么人呢” 张志东认真的想了一下,发现李小强还真的不算“力量大”。他的力量不仅不大,当他碰到“力量型”棋手的时候,李小强的胜率其实最低。 李小强刚刚出道,碰到陈超越这个“力量型”,被人家让两子输了。碰日本的“怪腕”大平修三先生,是依靠中国规则赢得。而且整盘棋都是在苦战。碰中国的刘大锤,赢人家是依靠“糜流”,输的时候是完败。。。 “哈哈哈,原来他只是一个好战分子,并不是说他力量很大。” 张志东仔细回忆了一下以后,发现还真是这样。在这一刻,他好像发现了李小强的一个秘密,于是他开心的笑了起来。他继续想了一下以后,又发现好像不是那么回事: “林先生,不过小强的算路。。。” “他的算路很强,不仅强,而且还很少出错,这是很难得的。不过对一些虚的地方认识不足的话,他根本就找不到发力点,甚至发错力。只有对一些判断和取舍的认识提高了,再配合他的算路,才算是真正“力量大”。比如这一盘棋当中,有各种各样的头绪,有很多条道路可以走,具体的算路很实在,我相信,无论沿哪一条道路走下去,他的算路都不会有问题。他现在能够维持均势,并不是因为他的算路强,而是他选择的道路没有问题。对每条道路的判断和取舍,就是他真正提高的地方。” 张志东本来好想继续刚才的话题。不过已经不能继续下去了。 下午4点,最新一张棋谱传到观战室。整个棋局已经进行了130多手。由李小强那步“跨断”引发的战争,终于慢慢的走到了终点。 在研究室内,所有人都表情严峻。在这场势均力敌的攻防战中,最终也没有办法和平收场了。棋局进行到这个时候,在棋盘上,黑白两条大龙纠缠在一块。他们都没有活,都是对手攻击的目标,同时又是攻击对手的武器。 这场由“对攻”引发的战争,最终将以“对杀”收场。 “对杀” 围棋中最激烈,最你死我活的局面出现了。 在一般的情况下,如果出现“对杀”的局面,是无法考虑弃子的,甚至连转换的可能性都很小。这是围棋中一个很极端的场面。 由对攻到对杀!这盘棋的胜负关键处好像已经到来。 “胜负在此一举吗” 藤泽秀行喃喃自语。 对局室内,李小强凝视整张棋盘。 ps: 本来想写一个对攻的场面,却总是写不好.画面感没有,倒是写成了议论文.只好推倒重来.呵呵,到底是我要求太高呢,还是我水平不够.我也不知道. 这几天单位有点事,最多可以一更.22号以后争戎复2更.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