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棣:爹,你咋没死啊?!_第204章 天启帝:毛文龙死了?明末己巳之变!(别养书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04章 天启帝:毛文龙死了?明末己巳之变!(别养书啦!) (第3/3页)

样疯狂扩土。

    要知道。

    当年就算是蒙古,入主中原之后,统治中原近百年,最后都还没有搞懂怎么治国,哪怕是到了元末,还是玩的那一套‘四等人制’,从国家层面将人给了层,这社会矛盾不堆砌爆发才怪。

    而且。

    游牧部落的权力制度,一直都很混淆分散,不成体系方圆,充满了野蛮和草率。

    这也是为什么,诸如也先活着时候的强大瓦剌,随着也先死去,整个瓦剌都飞快衰弱的原因所在。

    可是随着皇太极的上位,将这种松散的权力制度给一扫到底,将所有的权力收归君主手中,建立了统一的集权制度。

    这标志着一个松散的游牧部落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王朝的雏形,也就是有了后来的大清。

    “刚才讲的几点,是对内。”

    “接着,是对外。”

    季伯鹰扫过这帮听的眉头越来越紧的天子储君。

    他并不是多么推崇皇太极。

    发自内心而言,作为一个汉族,对于任何一个金钱鼠尾辫,季伯鹰都生不出半分丝毫好感,如果可以的话,他甚至希望这些辫子都从地球上消失。

    但是,事实就是事实。

    历史上,正是因为皇太极的出现和继位,给了这帮女真建奴无限可能,不然就凭女真建奴的体量,大明耗也能建奴耗死。

    “一,皇太极兵压朝鲜,逼迫朝鲜臣服于大清。”

    “二,统一漠南蒙古,恩威并施,接连娶了两个蒙古妻子。”

    “三,制定大一统战略,第一步是统一辽东,第二步扩大到黄河以北,第三步才是入主中原。”

    言语至此。

    老朱这帮人的屁股,终于是在座位上有些坐不住了。

    尤其是老朱、三个朱棣,以及武宗这几个在大战略上有高深造诣的,眼神中都是掠过几分急色。

    这三句话,看似平淡,但却是直戳大明的命脉。

    天启大明的北境,蒙古、建奴、朝鲜,有这三个异族存在,在关宁锦防线构筑之后,联合漠南蒙古和朝鲜,可以对建奴形成极为有效的夹击之势。

    建奴女真的金国,做不到自产自销这样的内循环,这帮建奴想要活下去,就必须从外面搞物资,而一旦形成彻底封锁,饿都能把这帮辫子饿死。

    长期对峙之下,耗个十年八年的,建奴必然陷入衰败之中,届时三面进攻,一举剿灭。

    可一旦朝鲜和漠南蒙古被建奴拿下,这情况可就变得完全不一样。

    从战略上,大明将会变成彻底的被动。

    朝鲜,是大明的东大门,原本大明可以从朝鲜出兵制约建奴,现在好了,反而成了建奴牵制大明兵力的口子。

    漠南蒙古,则是可以为建奴提供绕过山海关,直击大明京师的机会。

    “我若是皇太极,一旦拿下了漠南蒙古,必定借道绕过山海关,给与顺天致命一击。”

    “险中取胜。”

    老朱棣深吸一口气,凝声说道。

    朱老四闻言,亦是跟着点了点头。

    这活,他们两熟。

    当年靖难的时候,朱棣被盛庸堵死在了济南城之外,最后只能咬牙一搏,直接带兵绕过了济南城,千里奔袭应天,不成功便成仁。

    其实,对于刚刚继位的皇太极而言,同样如此。

    皇太极的局面和压力,丝毫不逊于当时被堵在济南城下的朱棣。

    一个正在高速扩张的集团,一旦前进的步伐停滞太久,必定会陷入崩溃,皇太极所接手的金国就是如此,在辽东被关宁锦防线堵死的境况下,建奴实力得不到进一步的扩张。

    这种情况一旦持续下去,必定会对皇太极的统治产生致命性的打击,所以皇太极一定会选择一搏,取得战果,哪怕其中风险很大。

    季伯鹰看了眼老朱棣和朱老四,微微点头。

    “皇太极继位之后,于次年进兵宁远,再度受挫。”

    “故而。”

    “数年后选择绕过关宁锦防线,率十万大军突袭明长城蓟镇防区的脆弱隘口龙井关和大安口,破墙入塞,进攻顺天,兵临京师之下,烧杀抢掠,社稷旦夕倾覆,大明各路勤王大军火速回援。”

    “这便是,明末己巳之变。”

    季伯鹰话音落,目光扫过这帮天子储君。

    每一个人,都是听的格外凝重,尤其是天启帝,毕竟这对于天启帝来说,也就这几年的事了。

    不论是对大明还是对皇太极,亦或是对很多很多人来说,这己巳之变都是一场命运转折点。

    己巳之变前,皇太极基本被压的喘不过气来,经济、社会、军事压力都极大,而在己巳之变后,皇太极已经彻底完成了战势扭转。

    “关于这一场己巳之变,甚至是朝鲜和漠南蒙古的接连失去,包括建奴后方,皮岛之上,以三万悍兵牵制金军的毛文龙之死。”

    ‘毛文龙死了?!’

    天启帝听到这里,不由眉头猛的皱起,这可是扎入金军的一枚强力钉,是个不折不扣的猛人,带着两百来人就敢突入金军后方。

    为了嘉奖毛文龙,让毛文龙再接再厉,天启帝直接给了毛文龙正一品的左都督军衔。

    ‘怎么死的?’

    心中疑惑之际,天启帝看向讲台上的仙师,因为仙师的话,还没有说完。

    “这一切,在一个人的身上,有着道不尽的谜团。”

    “这人便是,彼时的大明蓟辽督师,兼督登、莱、天津军务。”

    言语至此,季伯鹰折身,拿起这笔架上的斗笔。

    于这宣纸之上,写下了一个名字:袁崇焕。

    这个名字,除却天启帝之外,其他人都很陌生。

    后世有诗云:五年平辽空谈论,一已之私斩文龙;谄媚生祠魏公公,盖世英雄袁督师。

    圆嘟嘟这小子。

    究竟是辫子在明史中大书特书,光芒万丈,忠心耿耿的民族英雄。

    亦或是,养寇自重玩脱了?

    ————————————

    pS:天气转凉,兄弟们注意身体,我这种不注意的,直接就头昏脑涨感冒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