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74章 宋徽宗:我,赵佶,光宗耀祖! (第4/4页)
大的肩膀。 大唐李二和老朱这帮大明知晓宋史的靠后王朝不同,对于宋朝的事情,李二也是第一次接触,但仅仅是通过刚才的画面和仙师简短三两语,军事天赋已经达到这片世界至尊境界的李世民,已然是洞悉。 赵大紧蹙着眉头。 他当然知道李二所说的是什么意思。 宋、辽、金。 尽管宋辽之间有着百年积攒恩怨,但在国家利益,尤其是在国家安全、在国家存亡面前,任何所谓的恩怨都要摒弃在一边。 通过方才的画面,尤其是从金军和辽兵以及宋军的作战来看。 三国之间,军队战力强度对比:宋<辽<金。 三国之间,地缘分布:辽中,宋下,金上。 在这种军力和地缘政治分布情况下,但凡是宋朝天子稍微有那么一点脑子,都知道最好的策略就是放下和辽国之间的恩怨,联合比金军力弱的辽国,共同抵御更北面强大起来的金国。 有辽国作为缓冲地带隔在宋金中间,能够让大宋面临的风险降至最低。 可偏偏。 宋徽宗赵佶这位北宋第一才子,选择了与虎谋皮、唇亡齿寒,最后捞了个女真留学生的宝贵名额。 “这是,靖康之变。” 季伯鹰扫了眼赵大赵二等一众赵家庄天子,没有丝毫墨迹,也懒得多费口舌,直接将‘靖康之变’的所有内容,以「通晓」方式,尽数打包给了赵大这帮赵家庄天子。 这一次打包的大致内容范围,从宋金联合攻辽一直到金军攻入汴京,洗劫汴京,将徽钦二帝连同妃嫔公主宗室上千人、押赴北上,北宋灭亡。 大量的信息涌入脑海之中,尤其是赵佶的那一番番saocao作,甚至为了不背负亡国之名,把自个亲儿子给推上台背锅。 大宋第一背锅侠——宋钦宗赵桓。 赵二以及泰山帝等人,都是傻眼了,说好的大宋战神呢?! 这一刻。 平日里素来沉稳,喜怒不形于色的赵大,脸上的rou在抑制不住的颤抖! 手中把玩的玉斧,发出嗡鸣之音! …………………… 大宋宣和时空。 汴京,皇宫,太庙之前。 此刻在这太庙之前的广庭,一场盛大无比的祭祖典礼正在进行着。 王公贵族,勋贵大臣,但凡京城里只要是有品级之人,都是班列在这太庙群臣之列。 而在这太庙的正前方广庭,有着一条由宋徽宗最爱的奇石铺成而上的阶梯,直通十丈之高的圆形祭坛。 在这祭坛之上。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 年方四十,依旧帅成一枝花的宋徽宗赵佶,此时一脸骄傲自豪,身着帝皇冕服,站立在这祭坛中央,俯瞰着他的群臣百官。 距离他最近的位置,除却往后背锅侠皇太子赵桓之外,便是他的六大心腹,后世极为有名的北宋六戝。 这也是徽宗一朝最有权势的六个人: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朱勔、李彦。 “全仰官家雄才伟略,我大宋才能攻灭辽国,复我汉家燕云十六州,官家之绩,是为功盖三皇,德高五帝。” “故,臣等斗胆,为官家向天请封,号为教主道君皇帝。” 身为六贼之首的宰相蔡京,朗声拜道。 宋徽宗崇尚道教,这一点全国上下,就连街边讨饭吃的乞丐都知道。 “拜见教主道君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 六贼齐跪,山呼万岁。 后方文武百官亦是跟着齐齐跪拜,山呼之音,顿时在这太庙广庭响彻不绝,传荡九天。 “教主道君皇帝。” 赵佶听着耳畔之音,微微一笑,眼中有着得意之色。 对于这个称号,很是满意,也很坦然的接受了。 寻常人信教是做个虔诚教。 赵佶则是不然。 我要做老大!我要做教主! 毕竟这宋徽宗赵佶可是连玉皇大帝都能册封的主。 赵佶在得到辽国皇帝耶律延禧败逃,得到辽国四京覆灭的确切消息之后,第一时间迫不及待的诏令诸臣,于太庙设下这祭祖之坛,决定亲自登坛祭祖,告诉祖宗这个好消息,向全天下炫耀一波自己这位中兴之主的功绩。 “大宋先祖在上汝等在天有灵。” 只见赵佶挺直胸膛、昂首望天,傲然朗声道。 “我,赵佶,可受得起一声光宗耀祖?!” —————————— PS:在此立誓,此生再不喝霸王别姬之伯牙绝弦,昨晚来了一杯,入夜心悸发慌、头晕目眩,差点以为要寄了,今早起床还有点发晕,简直太可怕了! PS:求个月票安慰下,亚父们爱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