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以大唐之力,升大明国祚!速通大唐!(求月票!) (第1/4页)
大明朱棣:爹,你咋没死啊?!正文卷第304章以大唐之力,升大明国祚!速通大唐!唐宪宗,唐宣宗。 以国祚平替的比例来看,得将这两朝的国祚延长百余年,才能够补足500年的任务缺漏。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难度还是有的。 毕竟季伯鹰没有那个闲工夫去正儿八经的给唐朝天子上课,只能从一些大方面补缺,比如把这两朝的藩镇问题彻底根治,比如把唐朝宦官掌兵的问题解决一下。 季伯鹰稍待思索了这两人履历以及这两朝的现实情况。 上一次大唐行之时,已经是走到了唐顺宗李诵的时代,而在唐顺宗李诵之后,便是唐宪宗李纯,大唐第十二位天子。 而唐宣宗李忱,则是大唐第十七帝。 在李纯和李忱之间,还隔着四个大唐皇帝,分别是唐穆宗李恒、唐敬宗李湛、唐文宗李昂,以及唐武宗李炎。 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从李纯之后,帝位接连传承了五代,但唐宣宗李忱其实是唐宪宗李纯的儿子。 兜兜转转这么一大圈下来,皇家帝位传承的辈份实际上只是拉了一辈。 ‘嗒’。 季伯鹰放下手中这双筷子。 一念。 霎时间,眸前的这张曲线表格便是消失。 转而所出现的,是最新的大明诸时空国祚年限。 季伯鹰端起碗来上一口白粥,目光落在明后期的这五个大明时空,眉头忍不住的皱了起来。 这明后期的大明时空,除却隆庆大明还能省点事之外。 其他四个,大概率都不好搞。 究其本质,也简单。 核心上就一个字:财。 毕竟作为大力推动国祚增长的工业化,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消耗国家财政极大的财力。 尤其是上一节课下课前谈及的工业基础,动辄耗费的财政都是天文数字,以十五六七八世纪的世界综合力,以大明本土的体量来看,要想全面推进高速工业化,大明就必须要得到全世界的供养。 简而言之。 让全世界都给大明打工。 明前期和明中期的诸多时空大明,不论是海外白银扩张计划,还是其他的规划。 实际上都是在做一件事:掠夺全球。 隆庆大明的皇帝小蜜蜂虽然只顾射击不管事,但也不会乱搞,也不会听信什么谗臣,朝廷中枢有着张居正坐镇,执行着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外贸方面有着高拱负责,同时还有着海瑞在盯着那些妄图搞走私发财的官僚。 武则是有着戚继光、俞大猷、李成梁父子等,这些人都是一世之名将。 再加上隆庆这会的全球大航海并没有真正拉开距离,大明能够轻而易举赶上,并且依靠强大的火器进行反超。 然而。 万历大明、泰昌大明、天启大明、崇祯大明,这四个的情况则是截然不同。 从万历末年开始,其实大航海已经落后于西方,要想追上只能靠火器的高速发展,从武力层面去扩张,去硬刚,去强攻倭岛,攫取白银,获得资本上的第一桶金。 但问题又来了。 这个时候的倭岛其实通过海外贸易,军队已经装备上火器了,战力并不算挫,要大概率确保能够拿下倭岛,那就必须全面装备领先倭岛一百年的火器。 虽然。 火器技术,万历、泰昌、天启、崇祯的天工院,实际都已经具备。 因为十六个大明的天工院,在技术层面上是处于共享状态,不管是燧发枪还是后置线膛炮,都不存在技术壁垒。 可问题是。 虽然在技术上不存在壁垒。 但是造价上有。 就拿嘉靖那一场海战所用的‘大威天龙’大炮来举例,这样的一门重炮造价,若是放在泰昌天启年间,至少得耗费三百两银子,一条燧发枪也得十两银子的造价。 再算上折损、备用、火器补充等,要装备十万跨洋远征大军,单是火器上就得耗费小千万两白银。 更别说,还需要打造足以跨海的战船,后续粮草供应,十万大军的军饷等等,没有个两三千万两银子做启动资金,根本就搞不掂。 而这,还没有考虑到一旦因为发生什么变数,而陷入倭岛战争泥沼的备用B计划。 万历三大征,拢共就花费了白银一千万两出头,其中七成都花在了和倭国的那一战,这就已经把国库打穿了。 要让这明后期的几个大明单独批出两千万两银子来建设跨洋征倭大军,着实是有点难度。 毕竟国家财政的钱,除却打仗,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支出。 尤其是崇祯大明。 崇祯大明现在抄家抄来的银子,基本上都被砸在了辽东战场,想要短时间组建跨海征倭大军的概率,根本不大可能。 征倭之前,怎么也得先灭了辫子清。 思索至此。 季伯鹰深吸一口气,揉了揉眉心。 ‘果然,还是得先做完简单的,再去攻坚难题。’ 现在去思索怎么解决明后期的问题,无异于高考拿到数学考卷之后,直接冲最后一道综合了「解析几何 不等式 集合思想 三角代换和换算 向量与导数运用 立体几何初步」等知识点的压轴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