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南明监国鲁王朱以海 (第3/3页)
> 同时还得增发军饷犒军,如此才能彻底将这一支军队握在手中。
“接下来,浙东。” 唯二坐着的仙师季伯鹰,扫了眼郑成功折身离去的背影。 这隆武大明的第一步计划,收归郑氏兵权,现在已经是完成。 在郑成功彻底接掌郑氏兵权之后,将会对军队进行一次大整顿,然后重建京师三大营,明令编入其中,成为受天子掌握的京军。 而接下来,就是第二步,搞定浙东的朱以海。 “等咱见了朱以海,定要给他几个大耳巴子。” “糊涂混账一个,脑子拎不清。” 听起‘浙东’二字,老朱便是斥声骂着。 不过。 实际能够听的出来,老朱当下所气的,只是朱以海不通时势,在这个节骨眼与隆武争权,以致南明抗清势力不得合一,更是让辫子在一旁看笑话,简直是在丢他朱家的人。 “父皇,这鲁王朱以海终其一生都在为抗清复国奔波,三起三落之下,也就抗争至死,倒也算是个有骨气的汉子,不算是辱没我朱家皇族风骨。” 一旁的阿标,此刻出声说道,给了朱以海一个极为中肯的评价。 老朱棣和朱老四等一众,对于阿标给朱以海的这个评价,同样是没有什么异议。 纵观朱以海这一生的经历cao作,除却在与隆武帝争夺正统这件事上出了岔子之外,在其他方面着实是没有什么黑点可言。从死人堆里爬出还生以及御驾亲征这些就不说了,终其一生都始终坚持在抗清第一线,哪怕是清军以他妻儿老小威胁,他也决不投降,哪怕是最后被逼的穷途末路和平民一样挖地吃红薯,也要和辫子死磕到底,故而民间又戏称朱以海为‘番薯王’。 可以说,朱以海是大明末年,皇明宗族中抗清意志最为强烈的一位宗室子弟。 单就这一份铮铮傲骨和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毅力而言,朱以海确实没有辱没朱家皇族的这个‘朱’字。 ……………………… 浙东之地,绍兴。 天气很好,风和日丽。 监国府邸之中,有着一个面容白皙,看似为一儒雅书生,可眉宇间透出的那一抹刚毅以及举手投足间的贵气,却是表现了他的不同寻常。 后院,小池凉亭,有着蛙鸣阵阵。 绍兴政权的监国鲁王朱以海,此刻正独自在这凉亭中坐着,一动不动,似是僵住了一般,整个人都处于一种沉默的状态。 其实对于现在的鲁王朱以海来说,他也过的极度不爽,每一天内心都焦躁的不行。 去年。 他之所以答应众臣至请,于绍兴监国,是因为他认为天下无主,自己身为宗藩子弟,理应站出来树起抗清大旗。 可当得知隆武称帝之后,他明白天无二主的道理,也就不想监了,但是又被麾下那帮臣僚强行架着重上监国之位。 彼时的朱以海是这样想的,既然反正也没得选了,那索性当就是了。 何况他本身就想在一线抗清,杀光这帮辫子。 如果做一个归养藩王,朱以海明白自己根本无法施展抱负,依大明宗室的法令,藩王领兵都没法领。 而且自己所在浙东之地,乃是抗清第一线,自己坚守在这里,这也符合祖宗定下的‘天子守国门’的壮举。 所以,他坚定的只是做监国,不称帝。 做监国是因为他真的想挽起袖子干辫子,不称帝也是因为他只想挽起袖子干辫子。 至于隆武和绍兴斗法,说是两个姓朱的斗法,不如说是两个政权的从龙之臣在搞事情。 但是。 朱以海监了特么半年多国之后,朱以海才发现一个让他难以接受的事实。 他,以及他的朝廷,包括奉立他的首辅张国维等人,都俨然是变成了傀儡。 绍武政权的所有决策,当下都握在方国安手中,他无奈之下筑坛拜方国安为大将军,节制诸军,甚至连军粮分配这种事,这狗东西都敢不经自己批复签字,擅自做主。 真真是成祖皇帝可忍,太祖皇帝不可忍也! ———————— PS:这个笔名下面合并了一本轻诡异向的仙侠精品,字数不多,但是故事是完整的~有兴趣的亚父可以看看,甩链接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