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70章 明军被倭军反包围?! (第1/2页)
大明朱棣:爹,你咋没死啊?!正文卷第370章明军被倭军反包围?!洪武大明,醉仙楼。 主堂之上空,此刻这五道光幕中的画面,皆是在飞速变幻,显然隆庆大明的时间流速再一次被加快了。 清晰可见。 自从大军登陆倭岛之后,五路大军在行进过程之中,基本上就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完全可以用‘横扫’两个字来形容。 但凡是大明军队所过之城池,这些倭岛称是要不就是直接选择投降,要不就是微末军力凝聚不能战斗力,最多就是一个时辰之内彻底解决战斗。 比较壮观的一点,就是经常会有成排成排的武士坐在城头上切腹。 每当这个时候,明军就是三两成堆的看热闹。 不要钱的杂技,不看白不看。 “奇怪了。” 这时。 建文朱老四看着这五道光幕,眉头蹙起,出声说道。 “倭岛之军,的确是在刻意避战,这是为了保存自身实力,同时想要将我军折损在岛上,现在我军战线拉长,补给速度亦是放缓。” “可为何我军,亦是在故意避战?” 话音落。 众人都是一愣,他们还没有从这个角度去思考过问题,下意识纷纷是注目看向这五道光幕,看上几分钟之后,一个个都是眉头紧皱了起来。 因为他们发现建文朱老四刚才所说的故意避战,的确是真事。 五路大军登陆倭岛之后,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气势汹汹,但是实际上,五路大军亦是在刻意避战,其中有一点可以很明确的判断出这一点,那就是明明徐达大军可以攻伐就近的一支倭军主力,可偏偏徐达就是装做瞎子没看见,朝着反方向行军。 “这王阳明,又是在暗中算计着什么。” 永乐老朱棣捋了捋自己的山羊须,他回想起先前嘉靖一朝的世界之战,从中似乎是看到了什么相似点。 当发现大军已经开始不走寻常路之时,有点让人看不懂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王阳明肯定又在搞点什么新花样了,这已经是成为了众人的共识。 不仅是永乐老朱棣,这讲台下的每一个大明天子储君,甚至包括老朱,都是这般想法。 历经数次的众人,面对这一次大军的异常cao作,倒也是没有什么过多表情,都已经是习惯了。 现在最应该慌张的是隆庆时空倭岛上的八嘎们。 讲台教案太师椅。 季伯鹰喝着茶,平静望着这五道光幕中的变化。 ‘加速。’ 心念二字。 霎时。 这五道光幕的画面变化速度,骤然间极速翻倍。 当光幕中的画面重新慢下来之际。 看上没几分钟,武宗朱厚照的声音便是响起。 “快看!倭军开始反攻了!” 果不其然。 单单是从这光幕之中来看,原本面对明军,只是一味避战的倭军,这个时候竟然已经是开始重新调度兵力部署,原本的防御姿态已经是发生了变化,不再是一味防御,而是变成了主动进攻。 并且。 从整个大战局来看。 当下倭军之兵,竟然是以环形状态,对大明五路大军分别进行了反包围,并且看样子包围圈已经快要形成了。 这一招,属实是倒反天罡了。 不过这醉仙楼中的一众大明天子储君,依旧是没有丝毫表情变化,他们深知王阳明之手段,可能一息之间,战局就被彻底逆转了。 ……………… 隆庆大明,倭岛京都。 刚刚从天皇御所走出的丰臣秀吉,腰板挺的笔直,以上位者的目光扫视着跟前这一大批小弟,小弟们早早就在这御所之外等着,当望见丰臣秀吉踏出御所的一刻,纷纷是跪了下去参拜。 一个比一个喊得声音要大,似乎喊得越大,表明自己越是忠心。 “拜见关白!” “恭贺关白!” “…………” 就在一炷香之前。 身处御所中的天皇已经是颁布了一道昭告全倭岛的圣喻,任命羽柴秀吉为关白兼太政大臣,总领日本国一切军政要务,并赐姓丰臣。 倭国所谓之关白,其实就相当于上邦之丞相,再加上一个太政大臣,从倭岛的组织结构法理上来说,现在的丰臣秀吉已经是实质上天皇之下第一人。 当然。 从倭国权力结构上来说,丰臣秀吉已经是第一人。 而之所以丰臣秀吉为什么不开设属于自己的幕府,不称征夷大将军。 这也是让丰臣秀吉很是无奈的一面,不管他现在手中的权力多么滔天,有些事实性的问题就是无法更改。 比如,血统。 丰臣秀吉贫民出身,血统低贱,并非贵族之身。 而在倭国之内,历代幕府、历代征夷大将军,都是贵族出身。 若是丰臣秀吉选择开设幕府,那以他的出身血统,必定会引起群嘲,甚至是各地原本已经臣服的大名再次发起反叛。 很简单的例子,如果是等价于秦汉之时。 刘邦率先称帝,以他的血统和出身,天下人、尤其是那些贵族,也不会甘心臣服,这还得多亏项羽在中间构建了一次缓冲。 “关白大人,各军皆已就位。” “池田当下正在前线,按照大人之部署行进。” 当下丰臣秀吉的两大亲信之一,丹羽长秀微笑着站在众人之前。 丰臣秀吉看了看丹羽长秀,这张总是板着的脸,在这个时候终于是露出了一丝微笑,仰头看向这天,暖阳高照,就与他此刻的心情一般,可谓是无比的舒畅。 从一个贫民小子,成为了万人之上的关白,终于是走上了人生巅峰。 借住这一次明国大军来攻,丰臣秀吉彻底完成了属于自己人生的一场华丽转变,将原本至少需要五年才能完成的事情,缩短在这短短一个月之内结束。 他先是用明国来攻为由,强势镇杀了柴田胜家和德川家康,并袭取了二氏的封地,统一了织田家内部所有力量。 再之后,以天皇之名义,诏令各地大名入京来见,共商御敌明国之策,虽然这一招之下,并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