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6日_2022-8-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2022-8-3 (第2/2页)

选择对的路,就这样吧。

    曾老师“你现在多大,我要是年轻几十岁,我也能敢去闯一闯,现在可不行了,你真好,没有家庭要养活,我上有父母,下有妻女,我没有选择,我去到那里都不会要我。你就有选择”。

    我看着他“哦哦”。他觉得自己没有选择,他选择了在医院工作十多年,照顾父母和妻女,可是他的父母和妻女残疾卧床了吗?似乎没有,他一天当中,工作占用了8小时,交通1小时,回家做饭吃饭1小时,剩余的时间,和儿子不交流,做的最多的是刷手机。他是为了让家人有更好的生活,才勉强自己在医院重复着乏味枯燥的工作。如果这工作没有了,那么家人看不起病,吃不起饭,会穷困潦倒,人生就会完全没了。我并不能说这不真实,但是把自己悲惨的生活美化,是习以为常的事情,明明是自己选择的,却总是说为了别人。小的时候,我的mama喜欢把我关在上锁的房间里,不让我出家门,我习惯了之后,打开了房门,我也不会想出门了,我选择了最习惯的生活方式,到了年纪大一点,别人对我的宅指指点点,我很痛苦,然后我埋怨mama,是mama这样对待我,让我变成这样子的,不是我想变成这样。我扮演着受害者,而且我爱着扮演受害者的自己,我多好啊,一切都是别人的不好。他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又不喜欢这条路,没有勇气尝试其他的道,便创造了一个圣人的面具,我多伟大,我是为了别人才过上这样的日子,说得好像别人真的很需要他一样,假如有一天他消失了,看看他的家人会如何,还不是伤心一阵,照常过日子。人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能停止这些废话。我对他说“你知道《傲慢与偏见》的作者简奥斯丁吗?有一部电影是说她的人生《成为简奥斯丁》,你可以去看一下。”

    曾老师认真的回到”好哦,简奥斯丁是吧,我以前也很喜欢小说,梁羽生的小说《平凡的世界》,我就看了好多次。我妻子就喜欢古龙的小说,那太天马行空了。我儿子就老喜欢那什么韩寒,郭敬明,我真是一个都看不下去,都不知道在说些什么。还有那什么哈利波特。我还特别不能理解《少年维特的烦恼》,你说他烦什么呢,有什么好烦的“。

    我回到”《少年维特的烦恼》是讲孤独空虚的,你当然不能理解,也许你家人全部死光,就知道是怎么一种感觉。“孤独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他就是无法控制的沉迷于那个坑里面,任由着那情绪将他吞没,不过这些我倒没有说出来。

    我们沉默了一会,我又开始作贱了,我主动提起了一种话题,我当时想的是科里面的状况,大家对待我的态度两极化,一部分人抬举我,另一部分贬低我。

    他问到”例如呢“

    我临时改了口,我不想把这些观察告诉他,他会加以评价,会说些不要信那些贬低你的人的话语。我说到”譬如对待小孩子,有些人觉得打小孩是对的,有些觉得是错的“

    他问”你认为是怎么样的“

    我说”不知道哦,那你不打都打了,还能咋地“

    他问”说老实的,你会不会心生怨恨“

    我说”当然会恨,可你一直想它,一直放在心上,那多累啊,就像科里面那么讨厌领导,一直在乎他的态度,想着他,每天都抱怨他,那不是爱是啥,为什么需要摆那么多的时间去聊他,多累啊。“

    他问到”你来这里工作多少年了“

    他突然岔开了话题,让我很是奇怪,我问他为什么要突然插入这句话,他说就灵光一闪。他想要逃避这段对话了,不然不会突然转移话题,潜意识在控制他,而他毫无知觉。

    他问”你为什么不回家“

    我说”回家...如果他们要钱,给他们就算了,可是他们对你说这个不行,那个也不行,我不知道怎么才是行的。“我的父母,性格是两极,他们常年的贬低着对方,他们自己同时也小看自己,他们需要通过控制别人,来让自己显得更强大。他们人到晚年,多多少少感觉到自己的人生似乎什么都没留下,孤独空虚的感觉占据了他们,他们一辈子投入的观念,”工作结婚生子照顾父母“,会随着他们的死去而消散,他们不知道为何人活着一辈子,似乎从来都没活过,他们依旧相信这个观念是不会错的,脑袋里的想法如此的多,只有靠刷手机视频才能让那股强烈的孤独感缓解一下。他们需要,不停地要孩子回去,陪在他们的身边,就像在漆黑的夜晚,你恐惧着黑暗,牢牢地抓住手上的武器,他自身便是恐惧,抓什么都没有用。他们根本不知道,我回去并不会缓解那孤独感,那种孤独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

    我感觉到曾老师其实不是关心我,我并不觉得会有人真心关心我。我问到”你是不是想要知道你儿子为什么会讨厌你啊“

    他说”你怎么那么聪明,很少人能猜到我想什么“

    我说”你要是真想知道,我可以告诉你方法,你只需要看着他,不说话就好了“

    他说”我就是那么做的,我现在和他都不说话“

    我回到”你是要看着他,不说话,你一般是避开他吧,只要他不合你的意,你就走开,连话都不说。给你介绍个视频,讲协商技巧的。“

    他说”那真是太好了,果然和你聊天有收获“。

    他在抬举我,我有些高兴。聆听,能够解决很多人的人际关系,这大家都知道。难是难在实践困难。我不觉得他能做到,他根本看不清自己,又如何能看得清别人,他潜意识里面,根本不想要改变,他只是嘴巴上说着他想和儿子关系搞好,他真正想要的是,他儿子改变来和他的关系搞好。正如大家都在抱怨工作辛苦,但是就是不会辞掉工作,让自己的信念崩塌,是很难的事情。

    我和他一共聊了2个小时,我发现我真的很喜欢当别人的老师,我很喜欢夸奖,要是和贬低我的人在一起,我连2分钟都呆不下去,这就是我的不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