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七章 包粽子 (第1/2页)
早上吃了一大碗面条,一家人不是太饿,所以张安家的中午饭吃的比较晚了些。 把所有的准备工作做完以后,王芳才开始包粽子。 村里包的粽子有两种,白粽跟rou粽。 但是张安不喜欢吃白粽,所以王芳就全包了腊rou馅儿的咸粽子。 由于地区饮食差异性,有的人单单喜欢吃甜粽子和甜豆腐脑,而有些人又只喜欢咸粽子和咸豆腐脑。 当然了,还有极少数的人甜的咸的都可以吃,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种食物,无所谓喜不喜欢,能吃就行。 这两者现在都还没有开始爆发矛盾,还没有到后世甜党与咸党争天下的大势。 但是张安自己,是一个拥护咸党的忠实群众,小时候吃习惯了,后世在外地的时候,虽然当地都是吃的甜的,但是张安还是没吃习惯。 咸粽子、放辣椒的咸豆腐脑,在张安心里永远是最好吃的。 其实长箐村里的都喜欢吃咸粽子的,但是以前因为家里条件不好,每次都只包了白粽。 张安的老爸张建国他们那一代小的时候,吃的全是白粽,甚至白糖都没有蘸的,最多就是自己弄个辣椒水蘸一蘸。 所以到现在才有白粽遗留下来,吃习惯的老人还是每年都包一些,意为忆苦思甜。 村里包的粽子,跟两广地区不太一样。 张安后世看到两广包的粽子是长长的,而村里自己包的则是三角椎体状的。 一家人就张安的老爸坐在一旁看,因为他不会包。 张建国是不会做饭的,更不要说包饺子或者包粽子了。 这些事情他都不会,所以这么多年张安的王芳能一直拿捏着他。 以前两人偶尔吵架的时候,王芳就不做饭,最多两天,张建国就得乖乖的低头。 但是对于张安,王芳从小就手把手的教他。 不会做饭以后是找不到媳妇儿的,即便找到了也要被拿捏。 所以从小就教张安学做饭做菜、学会包饺子、学会包粽子、学会打粑粑。 为的是不想以后儿子成家了不被儿媳妇拿捏。 张建国就觉得自家婆娘怎么就不是一个标准对人呢。 一方面拿捏自己,一方面教儿子不要被人拿捏。 张安跟着自家老妈一起动手,很快就把粽子包好了。 就这样端午的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对于孩子们来说,该上学还是得去学校,不过是家里会包粽子给他们吃,家里肯梦做的菜会比平时好一些,这个是一件令他们开心的事情。 现在村里大多数的人家,一年四季三餐,基本是都是那几个菜,平时都不会买rou来做的,除非过年过节。 所以就有那么一句话,大人盼种田,娃娃盼过年。 晚上煮了粽子,晚饭就稍微随便做了一些。 如果晚上饿了的话,可以随便弄些吃了。 张安已经很久没有吃到粽子,所以一顿吃了五個,王芳都担心他吃了积食。 “小安,你看咱们家这鸭子是不是多了啊。” 晚上坐在院子里,王芳在外圈数了数。 之前家里没有多少鸭子的时候,倒是一眼就能看的出来有多少只。 但是后来随着家里的鸭子孵了好几窝小鸭子以后,家里的鸭子数量就多了许多。 每天晚上,王芳也养成了要去看一下家里的鸡跟鸭子都归圈没有,每天都要稍微数一下,心里有个数。 “啊,家里的鸭子不是一直都很多的吗?” 张安还真没有注意这个问题。 “我之前一直数着的,咱们家二十一只大鸭子,前几天刚孵出来的八只小鸭苗,可是现在这圈里头有二十五只大鸭子挤着” 张安闻言就走到边上去数了一下,老妈肯定是没记错的。 数了一遍还真是二十五只大鸭子。 “不会是谁家的鸭子跑过来了吧?” 张安打开手电看了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妈,是多了几只鸭子,但是不是村里的,应该是白天鸭群在河里的时候,可能有几只野生跟着进来了,不用管它们的。” 王芳是怕别人家的鸭子跑到自己家里来了,到时候会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最近大河里多了许多水鸟,水鸭子也多了不少。 可能是因为看到张安家里的这一群鸭子多,就合过来了,因为水鸭子本身就是群居生物。 经过鹿棚的时候,张安走进里面去看了一下。 早上带回来的黄麂子现在已经跟大花一家混熟悉了,毕竟它们都是鹿属的动物。 应该算远亲吧,可能语言上是相通的。 现在家里有两只待产的母亲,所以它们的伙食张安很注意。 家里的樱桃林里面,种树的时候就浇洒了许多空间泉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