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沈宝新的疑惑 (第3/3页)
有收回比例。
许多年并不看中这点利益,相反,如果可以的话,让他们这些商家,念着中庸日报和新经济日报的好,比什么都强。 未来,肯定不止这两家报纸的,还会再开副刊或者杂志。 通过海报或者卡片这些,就可以看出,港岛的这个市场,还是有很大的盈利空间。 只不过,现如今的白领、普通人,消费力都很一般。 所以,许多年并没有急着出那些彩色杂志。 路要一步一步地走,饭要一口一口地吃,急不来! 这,北角英皇道,明报总部。 沈宝新看着逐渐停在九点五万份这个销量位置的数据,表情极为难看。 “我们是不是应该想想其他办法了?” 在他对面坐着的正是金大大。 只是,金大大沉迷于看报纸,而且他看的还是中庸日报。 鹿鼎记这本有点艳文的感觉,尽管有些俗不可耐,但该不,效果是真的好。 “查先生,你能不能先别看了?都火烧眉毛了,还有心情呢.” 瞅着眼前的合作伙伴,沈宝新有些生气和无奈地道。 金大大这才抬起头来,“你想做什么?” “你手上的中庸日报已经超过四十万份的销量了,你就一点都不着急么?再这么下去,我们明报就要喝西北风了” 明报从五九年成立开始,就历经众多磨难,这才一步步走到今,成为一家拥有极大影响力的报纸。 就像一九六二年,关于“难民潮”事件的报道社论不顾敏涪大声疾呼,引起了极大轰动。 借着这样的势头,《明报》摇身一变,从一个靠刊登武侠、市井八卦以取悦市民的报变成了一份有时代担当,敢于发声、擅于剖解时局的时代大报,受到了上流社会与知识分子的认可与好评。 作为一家有重大影响力的报刊,现如今却陷入了瓶颈期。 不仅销量上面,被中庸日报和新经济日报两家报纸按在地上摩擦,影响力也是慢慢锐减。 要知道,七年前,明报也是以连载、八卦、艳照等来取悦市民的普通报。 但七年过去了,为什么同样是这样的报,新经济日报和中庸日报的销量,却吊打明报呢? 这完全不符合常理嘛! “什么喝西北风嘛?” 金大大却不以为然,道: “我最近是在追鹿鼎记这三本,我打算过几,就重新开一本.” “我保证,到时候,明报的销量,肯定会重回巅峰的” 沈宝新点点头,表示赞同。 两人商量了一下,沈宝新就派人去干活了。 他百思不得其解,新经济日报和中庸日报这两家报社,凭什么有这么高的销量呢? 转过早上,他出门上班的时候,特意拐弯去了报社附近的报刊亭。 “老细,今的报纸有什么新闻啊?” 报刊亭的老板,是一位眼睛的老头。 不过,眼睛虽,眼神却犀利,透着一股精明。 “有哇,你看新经济日报,昨有一支妖股涨得很厉害呢,先生你要是炒股的话,就多关注这份报纸” 老头顺手拿出摆在最上面的报纸,卖力地给沈宝新推荐道。 后者有点懵,不太理解老头,为什么如此卖力? 要知道,之前,他也来这家报刊亭买过几次报纸,但却没有见对方如此热情过。 除此之外,他刚才观察了一下,摆在最显眼位置的报纸,赫然就是新经济日报和中庸日报。 以前,不都是摆成报、星岛晚报、明报、大公报等几家,轮流着来的么? 现在变了? 为什么变了? 迷糊间,沈宝新掏钱买下了新经济日报和中庸日报这两份报纸。 临走前,他忍不住开口道: “老细,我想问一句,为什么你要推荐我买这里两份报纸,而不是买其他报纸呢?” “你看啊,明报不是大报么?还有星岛晚报这些,为什么你不推荐这些呢?” 老头呵呵一笑,“因为我要赚钱啊。” 接着,老头就没有继续跟沈宝新话了,因为又有其他人来买报纸了。 而老头则是继续推荐其他人购买那两份报纸。 至于明报、星岛晚报等其他报纸,老头都不吭声的。 沈宝新看着这一幕,更加迷糊了。 于是站着不动,就在旁边看着。 他今要是不问清楚,绝对不会离开了。 然而,他等呀等,却一直没有等到机会。 现在这会儿,已经是上班高峰期了。 尽管沈宝新来得早,但这会儿是人最多的时候,甚至,他还看到了好几个明报的下属。 那些下属看到他,就跟老鼠看到猫一样,话都不敢多,飞快掏钱买了一份新经济日报和一份中庸日报之后,就赶紧跑了。 连自己的下属,都不乐意购买明报,反而购买对家报纸。 这让沈宝新,更加疑惑不解。 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又过了好一会儿,老头终于闲下来了,沈宝新这才逮着机会询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