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指点江山 (第2/2页)
r> “好,那你倒是说说,大魏究竟症结何在?” 董中书知晓老师是想要考校自身,不由绷紧了脸,环顾四周后,方才缓缓道: “学生私以为大魏症结所在,正是因我儒学不兴!” 赵玉符一挑眉:“天下读书人哪一个不需要通读儒家经典?如今的国朝论试说是儒学论试也不为过,何以儒学不兴?” 董中书摇了摇头:“不仅我大魏而已,往上数周朝,再往上是虞朝,哪一个不是外儒内法?骨子里还是《商君书》里的那一套。” “国朝以驭民五术行治国之道,若是天下武道不兴,倒也罢了,可您看看现如今这些个武夫,哪一个是真正将朝廷法度放在眼里的?”董中书叹了口气:“学生这三年于蜀地为官,与当地的武道门派打了不少交道,川蜀郡武林门派以唐门为首,唐门弟子在蜀地的地位甚至可以堪比公门衙役,整个锦都府若是出了甚么大大小小的事情,百姓第一时间想到的并非去府衙伸冤,反倒是要去唐家堡的刑堂论断曲直,岂不可笑?” “难不成唐门弟子便可在川蜀郡横行无忌,无视朝廷律法不成?”赵玉符笑着反问道。 “那倒不是!”董中书摇了摇头:“年前有一位唐门长老的独子于闹市纵马,撞死了一个寻常老汉,这名唐门弟子不仅未曾下马受缚,反倒是扬长而去,遁回了唐家堡,锦都府衙的叶捕头带着一队捕快上唐家堡要人,您猜怎么着?” “这小子被唐家堡保下来了?” “没有!不仅没有,此子还被唐门刑堂堂主亲自于门派大殿、当着那位唐门长老的面将其明正典刑,事了又将头颅割了下来,送给了叶捕头交差。”
“唐门此番决断倒也公允。” “公允!何止是公允?”董中书冷笑道:“这唐门弟子若是落到了锦都府衙门,锦都府君碍着唐门的面子,都未必要令他偿命,只怕顶多也就是赔点银子了事罢了,可唐门刑堂竟眼睛也不眨一下便对其处以极刑,杀人偿命,天经地义得很啊!” “唐门此举,倒也不负正派之名。” “老师说得是!往年我还一心闭门苦读圣贤道理之时,心里想的名门正派,各个都是心地仁善的大好人,可真到了蜀地一观,便知这个想法大有谬误,难道名门正派之中便没有坏人?正派之所以为正派,并不在于其门派弟子有多么良善,而是他们愿意守住一套能够自圆其说的规矩与法度!”董中书继续道:“可他们守的却并非朝廷的法度,而是自家门派的法度!川蜀郡所在乃是魏土,那唐门弟子撞死的是我大魏百姓,唐门刑堂有甚么资格动用私刑处置犯人?搞得现在锦都府百姓遇事竟只知唐门刑堂,不知锦都府衙!这便是大大的僭越!若是天下门派俱与唐门一般,那国朝法度岂非形同虚设?” 董中书一振袍袖,言道:“自两百年前少林寺覆灭,剩余僧侣遁入枯寂,佛门便是谪鸣寺一家独大,道门执牛耳者则为流云观,只是偏生出了一个天下第一的李玄空,也是个道士,这才让流云观失色不少……而若论天下剑客心中圣地,却非断剑门当仁不让,只是这一代剑势剑术无敌天下的两位宗师尽皆不是断剑门人,圣地之名只怕摇摇欲坠。天荡山脉中门派甚多,却唯天荡派马首是瞻,如今其势力范围竟隐隐盖住了北地四郡。” “而在北狄与大魏交界之处,近些年来蛊王宗可谓风头正劲,那位横空出世的蛊王甚至扬言要在八年后的玄空论武中摘下天下第一之名,只怕真有惊人艺业。” “剩余诸如唐门、昆仑、华山等本地门派,各自深耕一郡之地,当地势力早已盘根错节,俨然已与当地官府呈分庭抗礼之势,若再放任自流,终成大患!” “而这些门派弟子,虽生于魏土,却是在江湖门派的荫蔽之下长大成人,心中对咱们国朝究竟还有几分忠心、几分认同?”董中书痛心疾首道:“两百年前狄人南侵,几乎所向披靡,所到之处,我大魏军士一触即溃……这自然是因为当时大魏国力空虚之故,可当年若是那些江湖武夫真有一星半点儿的家国情怀,便是齐齐去北地阻上一阻,难道还不能稍稍拖慢一下北狄骑兵的铁蹄?” “说句大逆不道的话,若是今日北狄再度南侵,真到了山河沦丧、神州陆沉之时,那些江湖门派掌门的眼睛不知会不会眨上一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