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八章刘焉快吓尿了 (第1/2页)
如果把整个益州形容成一个人,那么成都就是心脏位置。如果把益州形容成一个国家,那么成都就是都城。 这座城池不仅仅有最多的人口,最繁华的都市,还有刘焉,以及文臣武将们的家眷。韩遂因为部下的家眷都在武威,所以羌族攻破武威,他的部下都背叛他。这就是前车之鉴。 而此刻刘焉率领大军远在斜谷关,距离虽然不远,但因为山路艰险,先不消息在路上得走多久,就刘焉率军返回就需要起码一个月的时间。 因此当典韦等五人的旌旗,三万精兵攻破江油的时候,整个成都就弥漫起了窒息的感觉,随着典韦击破绵竹,攻占广汉,兵临成都的时候。 整个益州就仿佛是被握住了心脏的巨人,窒息感席卷整个益州。 城池北方,典韦大军。 现在的典韦五个已经不是刚刚到达江油城的**丝样了,他们有了自己的战马,各种辎重。 益州的富足,让他们迅速从一支轻军变成了可以在益州内打持久战,消耗战的重型战力。 典韦与太史慈,费长等人策马而立,遥望成都城。典韦问费长道:“这就是成都城吗?” “没错,只要攻破了这座城池,就等于是掐住了刘焉的脖子,击败刘焉是指日可待的。”费长一脸通红,亢奋道。 “攻占这座城池是轻而易举的,但是末将觉得,与此同时。可以传檄文于益州郡县,命各地心向大将军的郡守。县令与我们声势相连,助涨声势。”太史慈建议道。 “有道理。”典韦粗中有细。太史慈又是张爽重用的大将,听了之后,稍加思索,便觉得有道理。 “这件事情我擅长。而且益州士人对刘焉也非常的痛恨。我可负责撰写,派送檄文。”费长自告奋勇道。 “好,费先生下去做这件事情吧。”典韦头,然后对太史慈等人道:“我等先安营扎寨,明日攻城。” “诺。” 众人齐齐应诺,各自下去安营扎寨去了。 ……………… 其实不必等典韦攻城。此刻成都城内已经是乱成一锅粥了。刘焉率领大军北上,把能打仗的将军都带走了。 剩下的都是文臣,有益州本土势力代表的张松,董和这一派是与费长想法接近的,对刘焉暗藏几分不满的人。 有黄权,郑度虽然也是益州本土势力,但却比较忠诚的士人。 以这四个人为中兴,形成了投降派,以及坚守派。 州牧府。大厅内。刘璋坐在上首位置,脸色惨白同时又不知所措。麾下的投降派,坚守拍吵成一团。 “主公率领十万精兵在北方,城中只有老弱五千人。而敌将乃是大将军麾下大将典韦。三万骁勇善战的精兵。我们怎么镇守?”张松一脸激昂,唾沫横飞道。 “关闭城门,再发布百姓精壮守城。可以坚持三个月。三个月后主公自然率领十万精兵回来,与典韦决一雌雄。”黄权深呼吸了一口气。反驳道。 “就算是回来,也未必能决一雌雄。典韦三万精兵。可敌益州兵六万。如果坐拥城池,聚敛粮食,可以镇守一年。如果有一年动乱,大将军有精兵数十万在长安,长驱直入,主公又如何抵挡?” 张松冷笑一声,道。 “天下三雄起兵,众百万。张爽的精兵不可能在长安呆的很久。”黄权道。 “今天不降,那么益州就要大战连年,生灵涂炭。”张松道。 “张爽汉贼,天下百姓心向刘氏,甘愿赴死。”黄权反驳道。 两个人不管是口才,还是才智都相差不大,争锋相对,你争我夺。就算是一代明君,听了恐怕也会头疼脑热,更何况是刘璋这个暗弱之人。 “我该如何是好???”刘璋情不自禁道。 “开门请降!” “闭门坚守!” 张松,黄权齐齐道。 “额!!”刘璋更不知所措了。 这场争辩没有任何结果,刘璋还是犹豫不决。但总算没有立刻投降,而是关闭了城门,观望局势。 而另一边,典韦与太史慈等人也没有立刻攻城。因为他们发布的檄文出奇有效果,巴郡太守朱言,犍为太守周忠,朱提太守王非,各自响应。 这些郡县各自距离成都都非常近,虽然兵马都被刘焉抽调去了北方,但是他们底蕴足,威望高,各自征召兵马,率领大军合围向成都。 兵马只有一万,虽然少但气势却不一样。 这代表刘焉在益州的控制变得薄弱了,张爽的影响力进一步上升。这一下典韦可以坐镇三郡之地,益州的势力正式分成两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