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被批评,被表扬 (第2/2页)
,有了几场战斗,战果喜人,回来仍然还是23个人! 这就是最大的优点! 作战勇敢,不是让你们完全不考虑自身安危的去作战,现在不是防御战,也不是进攻歼灭战! 而是我们老传统,麻雀战,sao扰战,冷枪战! 这种战斗,是谁提出谁就占据了主动! 既然占据了主动,那么就要把控这种主动,你们就做得很好啊! 该打就打该撤就撤,尽量保证自身安全之下才给对方重击! 相当优秀! 继续保持这样的优点。 不过,我可提前好了,如果有阵地战或者攻坚战,可不允许害怕而退缩!” 领导都这么了,陈超还能啥? “是!” 然后就下台了,看着别人上台演讲自己队伍作战的经历,他们是什么都敢讲啊! 自己队伍出去优秀的做的差的表现全部出来,做的好的,让大家学习该怎么做,做的不好的让大家知道自己做错了哪点,然后引发了什么后果! 这就是这个时候部队的学习氛围! 也正是这种互相学习交流的氛围,能让各部队的战斗力提升的非常快!
你敢想象,在七八年前,在这里的某些人,看到鬼子的王八盒子还提着大砍刀上去砍的吗? 他们根本就没有见过坦克,根本就没有听过坦克,更不知道这个东西害怕什么! 他们只能徒劳地拎着自己的大刀,劈砍着同样是钢铁的王八盒子,这不是他们笨,而是他们没有见过,没听过,没有学习过! 但是,现在不一样! 只要是有机会,队伍跟队伍之间,经常交流作战经验,同一个连队,同一个团营里面也经常在一起开会,交流作战经验! 这都是常有的事! 要不然,难道带着一群什么都不懂的人上战场去大浪淘沙吗? 这对士气打击很大的! 所以,在志愿军里面,有作战经验丰富,有突出贡献的人,经常会到别的部队去讲自己的经历经验,以及带徒弟那都是最正常的现象。 就比如,志愿军的拆弹大王,郭金生,他从不会拆炸弹到变成拆弹大王,全是靠他一人琢磨出来的吗? 是,也不是! 他原来只是一个铁道工,负责维护铁道,拆弹技术从不会到精湛,除了自己琢磨以外,还需要交流和学习。 仅在1952年一年时间内,就拆卸各种炸弹772枚,排除炸弹743枚,掏出回收的炸药高达27吨! 这还不是他最大的贡献,他最大的贡献是教出了成千上万的学生! 他第一批学生就有200人,全是跟他一样是铁道部的,因为铁道路线都是老美扔下航空定时炸弹的重灾区。 所以在他自己琢磨出如何拆卸老美扔下来的定时航空炸弹后,第1批学生就教了200人! 然后接下来是第2批第3批,他的学生又再教学生,最后他跟其他人一起交流拆弹经验,最后才成为特等功臣拆弹大王! 陈超很喜欢这样的氛围,所以他听得很认真。 因为他知道,这些自己有可能没学过的作战经验,在某些时候,也许会救自己一命。 连续两三个时的学习,让在场所有人受益匪浅。 学习结束,又即将投入紧张而刺激的战斗当中,但是在决定作战方案时,王彪和崔墨跟陈超商量:“要不,咱们去看看昨晚上南朝饶营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