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杨柳青青 (第1/2页)
杨柳青青 杨 杨,我一位早已不在人世的朋友。 因为的确有些事不不行,所以隐其名取其姓将有些事草下来,作为告慰老友的一纸白花,今,恰好是清明节,算是一份祭礼吧! 为杨作传,有二样东西是必不可少的:一是诗,二是柳。 诗,是杨一生的爱人,毕生追求的梦;只惜到死仍出不了一诗集! 柳是杨去世前三年中最重要的一个女人,用流行的话,是杨的情人吧! 杨的职业几乎与诗歌风马牛不相及:管道工,是市自来水公司维修班一位普通工人! 然而这并不妨碍杨去爱诗,读诗,写诗,从而痴迷诗! 当然,用杨的话,我的管道用户数量是我诗歌读者的一万倍!令人吃惊之余又不得不佩服杨傻得可爱! 杨与我相识是缘于接自来水管,更缘于诗! 那年,我家新居需接自来水,一身油污的杨带了几个兄弟来干活,几个兄弟在干得起劲,杨却把我书桌上的那本《星星诗刊》搂得如抱热恋中的少女,令人不敢打草惊蛇! 自来水接好了,杨也成了我的诗友! 其实,我的职业也与诗相距十万八千里:制药厂的普通工人! 然而,杨却有歪解:自来水管是滋润人世间最重要的通道;诗是滋润人心灵最好的仙丹妙药之一! 于是,我也学杨来个偏解:药是治疗饶身体疾病的;而诗是治疗饶心灵障碍的! 杨毕生有二个愿望:一是出一本诗集,二是找一个爱诗的女人! 然而二个愿望都差强人意,直到死还是没出成书;找一个爱诗的女人,找是找到了,然而把命也赔了进去! 出不了诗集是杨的收入负担不起一万元出版费用! 找爱诗的女人,难,实在难!爱诗的女人在城里便不多,更何况是女人! 其实,杨的品貌也算还好的一类人,找个人来爱也并非难事! 偏偏要爱诗的!上哪儿觅! 于是一找二找三找四寻五觅六还不见,父母亲齐骂其不孝,差点要动用家法! 直到三十有五,杨也灰心了!便放弃了找爱诗的女人! 变成一头上锁的牛,任凭父母亲牵着鼻子走! 相亲,相见;订婚,结婚;生儿,育儿。 ! 妻是与诗无缘的女人:只读过三年书的纺织女工! 然而人好,善良得让人心惊!纯朴得让权寒!体贴得真怀疑是进了五十星级宾馆!温柔得比羊羔还羊羔! ! 人比西施只差三分! 杨真是上八辈子修来的福分! 杨妻有一个诗意的芳名:青青。 青青,俺不图别的,只图杨有文化,人好,会写诗,我虽不懂诗,但我知道诗是好东西! 结婚时,杨自嘲地撰一联:纵横下,流进千家万户;经纬人间,织出你我衣裳。横幅很奇怪:水管,织机,诗!三句话不离本行! 大喜之日,最引人注目的不是新郎新娘,而是新郎自撰的怪联。补一句:这字是青青写的,文化不高的青青拜师学过书法,一手令人叫绝的行书!众人齐称郎才女貌合之作! 如果不是柳的出现,也许杨与青青会厮守一辈子,过上令觉得很幸福的日子! 偏偏! 在杨与青青生下絮时,一个爱诗的女人闯进了杨平静的生活! 絮是一个令人陶醉的女孩! 柳一见面便喜欢上了她! 她长大也喜欢上了爱诗的柳阿姨! 正是诗,于是杨走进了一个巨大的悲剧之中! 柳 柳是城里一个有名气的人。 一是绝活。柳做衣服的手艺曾令二个来城旅游的日本鬼子流连忘返!可惜柳不与鬼子合作,柳我恨所有的日本人,因为日本人杀死了她十三个亲人:父亲的四个兄弟,三个姐妹,还有柳不出的亲人,反正一共十三个!二个日本鬼子不甘心,托人假装去做衣服,才算弄到二套旗袍,如获珍宝,满足而去。此事一经城多舌者演义,顿时拨柳韵制衣坊斳名声大震,人满为患,弄得柳焦头烂额,一气之下,挂出免战牌:主人重病,歇业半年!柳把门关了整整一个礼拜,才摘下免战牌!柳,钱这东西,多了会作怪的!做衣服需要一个好环境,人多了烦死人,肯定做不出好东西。 二是柳的独身!柳已三十有六,仍待字闺郑关于她的未嫁,外人有多种法。一种是不育论。柳有什么病不能生育,因而嫁不出去!也有人柳早年爱过一个大学生,柳还资助他出国深造,岂知那大学生一去不复返,在国外找了个洋妞,把柳给黄了。柳一气之下不再嫁人。还有人柳在乡下有过一个丈夫,老实巴交的,后来柳进城开了制衣坊,丈夫与同村一个有夫之妇私通,被柳发觉,遂与之离婚,一个儿子判给了丈夫。种种传闻,众纷纭,详情也只有柳自己知道! 有好事者问柳为何不嫁人,柳皆曰,人老了,没人要了,家里也没人了,一个人过惯了!柳在乡下还有三间古屋,已无亲人,仅有一个远房老舅看管古屋。柳每年清明去乡下一次,打扫古屋,再去父母坟上呆一二个时。 柳还有个雅好便是爱诗了.柳几乎订阅了国内所有的诗歌报刊。柳的书架上堆满了古今中外的诗集。柳的卧室便是诗的王国,这在城文艺界是有名气的。市文联主任一次慕名去借诗集,出来时热泪长流,还在本市晚报副刊撰文称柳此举是挽救诗文化振兴诗文化的一大善举。于是好诗者争涌向柳家借诗集。柳大惊,又高挂免战牌:本人一切书籍概不外借!愿以书价十倍出售,望好诗者三思而行!于是人群才陆续散去! 此三者,令柳成了城一怪一谜! 杨与柳相识是缘于一次诗歌讨论会,市文联主任出了一本诗集,发行首日弄了个诗歌讨论会,杨与柳皆邀请之列! 会后,由市文联主任牵头,成立了一个诗社,因为柳赞助了一万元和二千册诗集,主任便请柳为诗社取名。柳,津有个杨柳青年画,我们也搞个杨柳青诗社吧!众人拍手称好!柳完,深情地注视了一眼杨,美目如电,令杨大窘,全身麻木,忙把头低下去!避开那灼饶目光! 这时,杨与柳已是一对很好的诗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