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七十九章 天武正统 (第1/3页)
为期三天的东瀛运灵师全体大会宣布的各项决议、举措,多达三十余项,如同狂风暴雨般,将众人过往已经习惯了的世界打得粉碎。 但其中最重要的,却未过于这三条了。 这三项被称为“江户三条”的决议,意味着东瀛运灵师世家再也没有反抗江户委员会的能力。 从今以后,要是乖乖听话,还可以像海城施家一样戴个好听的名头分润些好处,如果不肯听话,那么灭亡了各家就是前车之鉴。 大会结束后,云集于此的普通运灵师大部分都没有散去,而是滞留江户,努力学习,准备迎接一个月后的第一次公开招募考试。 内战残存下来的各大小世家子弟却紧赶着返回本地,准备按照大会公布的决议向江户搬迁。 委员内部的人事布局也开始加快调整。 宫城和乐住两家的常务委员主动辞去了职务。 腾出来的两个空缺分别由花守宏史和水户将太出任。 这个任命意味着魏朝阳并没有赶尽杀绝的打算,让东瀛运灵师界上下彻底松了口气,转而开始积极配合委员会的工作。 立族上百年,能够发展壮大,见风使舵是最基本的要求。 只要家族还在,假以时日就可以慢慢恢复元气,再慢慢地在新体系下成长壮大,最终实现借壳重生,王者归来。 历史已经无数次的证明了这一点。 哪怕是曾横扫天下无敌手的最强大组织,拥着有五千年一出的绝世统帅,也依旧改变不了这种历史趋势。 所谓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就是世家大族这种百劫不死的强大证明。 不过魏朝阳对此并没有什么太多的想法。 虽然来到东瀛是出于云岛的算计,但借势而为,将计划中最重要的一块布局拿下,让他对此次的东瀛之行极为满意。 拿下东瀛一战后,他最初的战略目标,便只剩下高丽半岛了。 不过他现在倒也不急。 在几个月的时候内,吞下了这大几块肥rou,看似气吞万里如虎,其实内部隐患重重,必须得有足够的时间来完全消化。 尤其是东瀛这块的利益太大,就算他再强势,也不可能吃独食,必须得考虑方方面面的利益分割。 对于江户委员会部长级高管以上职位的调整就是这种利益分割的体现。 尤其是每个常务委员都可以单独掌握一个地区的巨大权力吸引下,各方展开了激烈的博弈。 最终十二个常态务员中,除了前期来的关铁等四人位置没动,以及留给东瀛本地的三个位置由花守宏史、水户将太和渡边雄一郎担任外,剩下的五个位置交给了亚洲区委员会来任命。 没错,是剩下的五个位置。 在大会结束之后,魏朝阳便宣布辞去了江户委员会首席常务委员职务。 这一决定令所有人都震惊无比。 这也太潇洒了! 亲手打下的这么大一份基业,只要他在这个位置上一天,那就是皇帝一般的存在,哪怕外派再多的常务委员也没有胆量与他对抗。 可他居然就这么辞职走人了! 他又想干什么? 是觉得东瀛的血流得还不够多,还是又憋着要搞出更大事情的阴谋诡计? 一时间,从总会到亚洲区委员会再到江户委员会,丝毫没有这个魔头终于走人的喜悦,而是从上到下全都坠坠不安地猜测魏朝阳的真实目的! 但那些因着魏朝阳才来到江户委员会任职的人却清楚,他真心只是辞职,并没有再掀动荡的想法。 这么大的决定,他自然不可能随心所欲的提出来。 因为此刻他已经不是一个人,而是代表着江户委员会一大批人的身家性命,如果他什么安排也没有就直接辞职,那等于抛弃了这些人,这是任何一个统领者都不会做出来的傻事。 早在全体大会开幕之前,魏朝阳就密集的与这些人进行了秘密的谈话,既讲清楚自己这么做的目的,也摆明了接下来的安排,让他们所有人都相信就算他辞职离开,依旧可以掌握东瀛的局面。 当然了,想要办到这一点,自然离不开诸位人等的支持。 既安军心,又体现了各人的重要性,所以在这个决定宣布后,魏朝阳这一系人马的态度最为平静。 可外人不知道这些啊,都是心里没底。 纷纷绕着弯来打探消息。 傅通首当其冲被亚洲区委员会推出来询问。 谁让他是魏朝阳的铁党呢。 傅通自然是相信魏朝阳没什么再搞大事打算的,毕竟自己这个铁杆盟友都没有接到消息,可他这么空口白话的打保票,其他委员不信啊,要求他当面打电话问清楚,还不能让魏朝阳知道他们就在旁边偷听。 不清楚魏朝阳的打算,他们哪敢往那五个空缺位置上安排人? 傅通无奈,只好就在会上直接给魏朝阳把电话拨了过去。 这让其他常务委员看着眼热不止。 随着魏朝阳的威势越来越大,就算是洲区常务委员也不敢这么随便就直接把电话打过去了。 魏朝阳很快就接了起来。 傅通也不废话直接就问:“魏委员,你辞职是有别的打算吗?” 魏朝阳大笑,反问:“傅委员,其他洲区常务委员都在旁边听着呢吧。” 一众旁听的常务委员们就很尴尬。 傅通冲着众人笑了笑,道:“是啊,大家都担心你另有计划,怕往空缺位置上安排人影响到你,所以让我问个清楚。你跟大家说吧。” 说完,把开了免提的手机放到桌面上。 “各位常务委员,你们多虑了。东瀛的事情已经告一段落,接下来就是消化胜利果实的时间,我无意再掀起什么风浪,所以你们尽可以按自己的需要来按排那五个常务委员。 至于这个辞职,从我自己这个角度考虑呢,马上开学了,我必须返回海城,没时间也没精力盯着东瀛那一摊子,退位让贤自然是最好的选择。 从委员会的角度考虑呢,我这个常务委员来得名不正言不顺,只是应急时期的举措,赖在位置上不走,影响也不好,更不利于接下来江户委员会重新走入正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