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俺爹朱高煦,江湖人称造反大帝_第十九章 汉王是真不要脸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九章 汉王是真不要脸 (第2/2页)

,震撼到失语,合着他得方法,有用就是你提出得,皇帝质疑得,就是我提出来的?

    “瞻壑?”朱棣想了下,忽然发现对这个孙子的印象有点少。

    “哼这主意是不错,不过若能再成熟一些,到了以后盐引慢慢有问题,不定可以一试,慢慢来这个瞻壑得对”朱棣评价道。

    “爹得对”汉王马屁赶忙跟上。

    “哼,至少瞻壑在这个年龄就能提出这番言论,你呢?像瞻壑这么大的时候,还成玩泥巴,逃课,打夫子,你什么没干过”

    汉王心中郁闷,怎么还被骂了。不过这一切朱棣好似都看在眼中,最后才慢慢道。

    “不过现在你算是懂事了,知道为爹分忧,为大明造福,这点现在就连你大哥和老三都没办到,爹很欣慰”

    朱棣再次拍了拍汉王的肩膀,汉王顿时间,心中狂笑,不过还是记着徐妙云的,要收收性子。

    “爹,这都是应该的”

    “好,老二,得好”朱棣爽朗一笑。

    随着有人进来禀报道,“皇上,工部尚书宋礼来了”

    “让他进来”朱棣下令道。

    侍卫很快出去通知了宋礼进来,而宋礼是一个中年男子,也大概四十多岁,穿着一身官服,留着长须,对着朱棣恭恭敬敬一拜。

    “老臣参见陛下,陛下圣躬安”

    “朕安,起来吧”朱棣道。

    “陛下,老臣最近得到一个东西,将好借今日献给陛下”宋礼上前,从袖袍中掏出了一个方盒子。

    朱棣表情微微变动,显然这样的情景不止一次发生,不过朱棣也还是接过来一看。

    是一只瓷蝉,做工精美,底部还刻着万年两字。

    “宋爱卿这名字果然是名不虚传,宋礼,送礼,朕就收下了”朱棣挥手,让人收下,然后把汉王写的第一本折子,拿给了他。

    “你看看,上面法子可斜

    “是”宋礼见自己玩意被收,也十分高兴,然后接过折子看了起来,然而越看,宋礼越是激动,最后更是有些颤抖。

    “陛下,臣研究过晒盐法,但是都无结果,不过今日这方法简直绝了,不知这是何人所写,臣想再过细问”

    朱棣一听有戏,连忙问道“这方法可斜

    “回陛下,臣有九成把握能行,而且这方法所耗成本,人力,绝对不超过煎盐法三分之一”

    朱棣喜出望外,然而宋礼继续道。

    “这盐池分级,每一级晒盐时,不但能提高最后盐的产量,还能在每级进行沉淀,等流入最底下的盐池时,卤水中杂质已经能去除大半”

    “至于这最后,以清水在稀释成饱和盐水,然后用熟石灰和碱过滤,应该也能行,臣不确定得就在这里”宋礼回答道。

    “为什么”朱棣问道。

    “臣不知道,这饱和盐水和熟石灰是什么,不过臣听过民间有人用石灰杀毒净水”

    随后朱棣看向了汉王,一时间汉王有点慌,不过还是强装镇定道,这熟石灰就是现在的石灰,加水,然后等混合后,发胀,破裂开后得粉就是熟石灰。

    至于饱和盐水,就是盐饱了,在水里面没法化聊意思,汉王有点心虚道,毕竟昨晚写奏折的时候,是姬阳在一旁,他在写,当时也没注意。

    “哦,臣明白了,如此臣感觉,按照这奏折上办,一定能斜宋礼回答,斩钉截铁。

    “好,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有什么不懂得就问汉王,这是他琢磨出来的”

    朱棣大手一挥,把这件事,确定了。

    “遵旨”宋礼再一拜。

    然后两人退下,宋礼直接凑到汉王身边。

    “汉王爷,臣没想到王爷竟有此才学,臣还有几个地方想要请教一下,王爷可否解惑”

    汉王被这么一夸奖,顿时也有点飘飘然,“没问题,没问题,你只管问”

    然而汉王很快失算了,宋礼问的几个问题,让他一时间摸不着头脑。

    “什么退潮期,海水不够怎么办”

    “什么,晒盐出来后的废水,苦水,怎么处理”

    没办法的汉王,只能糊弄过去“这些问题,容本王思考一下,后面来尚书房,商量吧”

    “本王还有要事,就先走了”

    “汉王爷等等,在下还有个问题,这晒盐法……”

    等宋礼想再问时,汉王已经没影了,这问题还是交给好大儿去处理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