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宝钞问题 (第1/2页)
“什么?”朱棣人惊了,他曾经和大臣商量了不下数十回,用了各种办法。 什么赋税折钞,允许老百姓缴纳赋税时,用宝钞折还,比如三十贯的宝钞抵一石大米,二十五贯的宝钞,抵一石麦或者大豆,四十贯抵一斤生丝。 还有以钞中盐,就是军民得用宝钞来换取食盐,等等一系列的保障,但是却一直止不住宝钞的下滑,虽然现在下滑得不离谱,可却没见到好转的机会,让朱棣有时候也是无比头疼。 而这子上来就有办法,让他不得不怀疑,他在吹牛逼。 “那你,有何办法” “我了,你可别打我,也别骂我”姬阳道,然后看了看徐妙云。 徐妙云笑着点头,“放心,皇奶奶保护你” 朱棣虽然没啥,但是却点零头,让他。 姬阳先是整理了一下思路,便开始给朱棣讲解起来“首先,皇爷爷得想办法,挽回朝廷的信誉” 朱棣:??? “我朝廷,没信誉” 朱棣很疑惑,你我这个人没信誉我认,但是你朝廷没信誉我不认“怎么没信誉,我大明朝廷,明镜高悬,怎么就没信誉了” “皇爷爷,我问你,平民拿黄金和白银能在官府兑换大明宝钞,那么能拿大明宝钞向官府反兑换黄金和白银吗?” “哼,大明宝钞也是钱,兑换黄金白银作甚,而且大明宝钞轻便,金银铜钱沉重,买东西都不方便” “皇爷爷,既然是这个理,那我问问,你官府都不拿黄金白银兑换宝钞,你还希望百姓相信这宝钞能用?从古至今一直都是黄金白银是硬通货” “皇爷爷用了一张纸换取了百姓手中的黄金白银,百姓却又不能反过来用手中的纸换取黄金白银,而且宝钞的购买力是一不如一,皇爷爷你要是老百姓你想一下,你昨用一两银子或者铜钱能买一石大米,然而换成了相对应的宝钞,今用宝钞却只能买半石米,你愿意吗” “我~额”朱棣一时间有点语塞,这么一想,好像是啥,他也不愿意。 真是他错了,哼?他是皇帝,知错但是不能认错。 随即他道“这也是朝廷,没那么多黄金白银兑换的无奈之举啊” 确实也是现在朝廷金属货币不足,每年白银黄金产量也不高,不然朱元璋也不会急忙发行纸币,来缓解大明经济。 “皇爷爷,问题就在这里” 朱棣才道,姬阳立马接了过来,“首先皇爷爷以及太爷爷发行宝钞的时候,没有相对应的准备金,就直接发行,所以导致的结局,只有走向灭亡” “什么准备金?” “就是皇爷爷你们发行的宝钞,必须和国家所拥有的金银铜钱相等,挂钩,唯有这样货币才不会贬值,这个被称为金本位制度或银本位制度,当然这本应该是纸质货币发行演变的下一步,用来过渡的一步” “毕竟这样朝廷也无法从中得利,而且成本极高,同时朝廷发放纸币肯定会超出金属货币的储备,有限的金银是满足不了日益扩大的货币需求,这是必然的” “而如果纸币大量超出金银货币的储备,没有加以制止,就像现在一样大明宝钞一路贬值,最终完蛋” “可现在朝廷也没有那多金银,作为你得准备金,已经来不及了”朱棣这点听姬阳一顿时也明白了。 问题就在这里,大明没有那多黄金白银甚至用来铸钱的铜都不够,拿什么来作为准备金,这些年朝廷一直在让平民权贵大家族用手中黄金白银换纸币,可开始还好,现在是越来越没有人换了。 如果百姓要兑换金银,朝廷是完全拿不出来那么多金银。 而姬阳立马给朱棣解释道,“所以就得慢慢转变为,信用货币制度” “信用货币制度?”朱棣听见了新词,立马竖起耳朵听着。 “嗯,因为金银的储量满足不了纸币需求,而信用货币则是以国家的信用为基础为担保来发行的纸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