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父皇还是向着朕啊! (第2/2页)
了羽林郎之外,京营大权彻底放手给了自己。 父子俩的相处更加融洽,他见龙首宫略显凄清,还特意提到,想让膝下的两个皇子送到龙首宫去,让太上皇亲自教导…… “朕真是昏了头了!” “陛下,您太心急了。” 徐晋借机劝道:“清丈田亩之事,臣之前过,先整顿吏治,收拢人才方能施行新政之策。如浮寄孤悬,看似风声雷动,却不会有半分作用。” 刘恒不免脸一红,不耐烦的摆手:“徐卿,此事不必再议,朕既然已经下了旨,难道还要朝令夕改不成?” 徐晋躬身道:“臣并无此意,陛下已经把藏在草中的蛇都惊动了,不妨借此机会,往大了闹……臣觉得,京察是个好选择。” 考察之法,京官六年,以巳、亥之岁,四品以上自陈以取上裁,五品以下分别致仕、降调、闲往为民者有差,具册奏请,谓之京察。 朝堂之争,无外乎君臣之争、臣臣之争、臣民之争。 一纸清丈田亩的圣旨让朝中臣子抱团与皇帝对抗,那不妨用京察来分化抱成团的臣子,挑起他们之间的内斗。 虽这样一来,有失皇皇大道,可却是最容易转移矛盾的办法。而且可以为新政争取更多的时间,皇帝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 贾敬上前一步,躬身道:“京察确有可为,不过陛下,要心党争。魏相那边,可否再支撑一年?” 刘恒听懂了贾敬话中之意,京察最容易引起党争,内阁需要一个有威望的人来坐镇。 而如今,主政七年的魏庆和是最合适的人选。可惜,魏庆和老了,自去岁秋末就病体缠绵,至今未愈。 刘恒摇了摇头,叹息道:“魏师那里……” “启奏陛下,贾琮求见!”
嗯? 这子不是被太上皇诏去了吗? 贾琮迈着短腿跑了进来,躬身拜下:“陛下,圣人老爷,朝堂乱糟糟的,他老人家不喜欢。既然这些臣子闲的慌,那就让吏部今日启动京察,看看这些臣子到底有没有好好替国朝办差!” 徐晋微微一笑,与贾敬对视一眼,相互点零头。 却见贾琮继续道:“还有一事,内阁辅臣齐博瀚、褚邦正出京,负责各省大计之事。内阁政务,暂令内阁次辅周炯全权处理。” 《周礼·官·大宰》:“三岁,则大计群吏之治而诛赏之。” 大计作为一种考核外官的制度,每三年举行一次。原本明年的大计之期提前到今年,又专门将最有资格争取首辅之位的两名内阁大臣调出京城负责此事…… 啧…… 太上皇好算计! 徐晋立马谏言道:“陛下,齐相去东南最好,褚相更适合西南!” 贾敬却摇了摇头,反驳道:“臣倒是觉得,齐相去西南,褚相去东南。徐大人,党争误国!” 贾琮有些纳闷,怎么会想到让两人分开?难道走起来不更热闹些?最好让两位相爷没事就活动一下筋骨。 他挠了挠脑瓜子:“老师,大伯,其实可以让两位相国走一起……” 嗯? 殿中君臣几乎同时将目光投射到了胖子身上,只见贾琮憨憨一笑:“圣人老爷也没要两位相爷分开走啊,在一块也好有个照应。一人计短嘛,大计下,万一有个疏漏,身旁有个人提醒不是更好?” 这个坏子…… “传旨,吏部挑选人手,令齐博瀚、褚邦正领队出京,负责今岁大计之事!” 徐晋躬身再问:“敢问陛下,谁为正谁为副?” 刘恒琢磨了一下,微微一笑:“无有正副之分,二人皆有决策与否决权。” …… 贾敬等人退出后,殿中只有皇帝刘恒、曹久功、夏守忠与贾琮四人。 刘恒的心情明显好了许多,笑呵呵问道:“吧,父皇可还有其他的话令你转述?” “的确还有,是关于甄家的……” 贾琮偷偷看了看皇帝的脸色,见其没有愠怒之色,这才回禀道:“圣人老爷,若奉圣夫人病逝,让陛下挑个合适的人选,代替甄应嘉的金陵体仁院总裁一职,调甄家入京。” 刘恒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沉默了许久才再次开口:“还有吗?” “没了,不过……” 贾琮的脸上泛起犹豫之色,咬牙道:“圣人老爷跟臣,他驾崩后,甄家是生是死,皆由陛下您来决定。他老人家能为奉圣夫人做的,便是留一血脉……” “皆由我定!” 刘恒的眼中有些迷茫,心绪繁杂。 太上皇这话哪里只是指的甄家,怕是还有老十四他们…… 看来,父皇还是向着朕啊! 先更一章,白再更一章,等晚上再更一章凑够万字。 这个月我要爆更还账!日万!日万!日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