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构想 (第3/3页)
开的印刷品;Tabloid是简明、扼要。这两个词放在一起比较总感觉有点儿奇怪,又感觉没那么违和……唔……你怎么忽然想到问这个?”
陆时说道:“我只是感觉现在的报纸版面太大、太严肃。” 这么一解释,夏目漱石就明白了。 他疑惑地挠挠头, “报纸不就该严肃吗?” 这个想法符合绝大多数人的正统认知, 理论上,新闻要具有三要素: 及时、 准确、 真实。 按照这个标准,媒体必须是严谨、可靠的,可靠性较低的报纸会逐渐被市场淘汰。 事实却并非如此。 陆时说道:“有些时候,捕风捉影反倒能抓住人心。” 夏目漱石还是不理解, “你的意思是,不保证信息真实性,一有什么风吹草动马上就见报?这……这能行吗?我怎么感觉这样的报纸很快就会被淘汰啊。” 陆时摆手, “你忽略了人们对消息的速度和八卦也是有需求的。当一家报社还在核实消息真假、研究怎么深入评论的时候,另一家报社已经把新闻给捅出来了,这种情况该怎么评判孰优孰劣?” 夏目漱石一脑袋的问号,说:“啥?八卦?” 陆时解释:“八卦就是gossip,说长道短。人们也是需要谣言的,不然由谁来提供茶余饭后的谈资呢?” 这句话说完, 吾辈:“喵~” 用大脑袋拱拱陆时的胳膊。 陆时便抬起手,让吾辈钻进怀里, 随后,他对夏目漱石说:“你看吧,连吾辈都认同我的观点。没办法,人类就是这么无聊的生物,要不然最近的《曼彻斯特卫报》也不可能卖得那么好了。” 夏目漱石无言以对, 这几天,《曼彻斯特卫报》卖得非常好,就是因为陆时和道尔的“八卦”。 陆时继续道:“当然,大学办报,不得不考虑媒体声誉,报错了被人大骂fakenews,也蛮丢脸的。” 夏目漱石点头, “也是,如果发行量大了,还是要注意真实性。” 陆时叹气, 夏目漱石还在把发行量和真实性挂钩,就说明依然没能理解大报和小报到底是什么。 大报并不一定是发行量多、规模大、影响力大的报纸; 小报也不一定是发行量少、规模小、影响力小的报纸。 在现代,英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是《太阳报》,第二的报纸是《每日邮报》,欧洲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是德国的《图片报》, 这三家统统都是小报。 小报和大报的区别,就体现在新闻价值和信息可靠性上, 《太阳报》发行量再大也是小报,《金融时报》发行量再小也是大报。 陆时也不准备纠正夏目漱石了, 毕竟没有实物,一般人恐怕很难理解。 他说:“总而言之,如果能和沃德豪斯爵士聊一聊,用伦敦大学联盟的出版社成立一家下属的报社,说不定会大有搞头。你的《我是猫》便也有了发行的地方。” 夏目漱石问:“连载吗?” 陆时游移不定, “这个还得看后续的发展,不好说。” 听到这话,夏目漱石的目光中闪过一丝丝的遗憾。 陆时说:“我知道你很急,但是你先别急。写作就像十月怀胎,从构思到出版,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要有耐心。” 这话任何人说都合理, 唯独陆时说,显得非常凡尔赛。 夏目漱石白他一眼, “你十月怀胎了?我看你写作,简直就像是‘噼里啪啦’地下蛋,那些作品,有哪个超过了两个月?” 陆时尴尬,偏偏没法反驳。 幸好,这时有人敲响了大门,缓解了屋内的氛围。 陆时走过去开门。 门口站着两个中国人,其中一位,正是许久不见的辜鸿铭。 陆时诧异, “辜先生,你从爱丁堡回来了?” 他的视线挪到另一人身上, “这位是?” 辜鸿铭为陆时引荐道:“陆时,这位是郑观应郑先生,现在是轮船招商局的办理。” 郑观应上前一步,与陆时握了握手, “陆先生。” 随后,他拿出一份《泰晤士报》,说道:“陆先生可曾看了今天的报纸?剑桥大学似乎对你发出了邀请。啊,对了,还有牛津大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