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06章 大英搅屎棍,谁用谁知道 (第1/3页)
英伦文豪正文卷第106章大英搅屎棍,谁用谁知道按照历史,京师大学堂要到1902年才重新招生, 而且,张百熙进行改革,设速成、预备两科,成立仕学馆和师范馆,明确规定办学宗旨为“激发忠爱,开通智慧,振兴实业”, 陆时就算写出《万历十五年》,也不可能立即用作教材, 毕竟是明史,清廷的学堂就算开科史学,必然也是要施以控制的。 好事还需多磨。 郑观应拉住辜鸿铭, “鸿铭,你可别吓着了小陆先生。” 刚才还是“陆先生”,现在就变成了“小陆先生”,关系拉近了不少。 陆时好奇道:“郑办理,您此来伦敦所为何事?” 他认为郑观应前来拜访自己应该是突发事件,真实意图肯定是公事,说不定和轮船招商局有关。 郑观应看向夏目漱石, 后者立即会意, “我带着吾辈出去溜一圈。” 说完,便拿了遛猫绳,把喵喵叫的吾辈薅走了。 屋内只剩下三个中国人。 郑观应说道:“小陆先生有所不知,我现在的身份很多,不只是轮船招商局的办理,还是汉阳铁厂的总办,同时兼任粤汉铁路总董。” 这话的内容看似炫耀, 但是,郑观应脸上是心力交瘁的苦笑。 陆时不解, “这些活很压人?” 郑观应摇头, “倒是不压人,就是……唉……我此来伦敦,是因为粤汉铁路的事。” 说完,他开始介绍基本情况, 铁路自番禺县起,终点在武昌县,光绪二十二年,由张之洞督办芦汉铁路时提议修筑。 陆时利用后世的地理知识在脑海里勾勒地图,随即恍然大悟, 粤汉铁路应该是京广铁路的一部分。 他说:“修铁路不是好事吗?要想富、先修路嘛~” 这话是郑观应第一次听, “这是顺口溜?” 陆时说:“算是顺口溜吧。改善交通,地区间的资源调配会变得迅速,能带动经济发展。” 郑观应大点其头,心道不愧是《枪炮、病菌与钢铁》的作者, 很多没见识的,以铁路为妖魔鬼怪。 他说:“修铁路固然是好事,但问题在于钱。” 说完便继续介绍背景。 光绪二十四年,粤汉铁路开始招募商股,但屡次不敷, 借此机会,美国的华美合兴公司积极运作,以资金供给为条件,获得了铁路的修筑权。 但问题在于,这家公司是美国某前参议员听闻中国大办铁路后新成立的公司,并没有相关经验, 他们承诺在五年内修完840英里的铁路,结果三年下来,毛都没有一根。 这种事,现代中国人是理解不了的, 840英里,对于一个基建大国,简直就是小儿科。 而此刻的郑观应却是愁得头都快秃了。 他郁闷道:“合兴公司不为全部干线之规划,先从支线着手,工事迟缓,非难之声已然四起。” “唉……” 这一声叹气听着就很惨。 陆时问:“那您为何要来英国?” 郑观应说道:“不止是英国,还有欧洲诸国我都已去过,或在计划之列。” 他忽然压低声音, “合兴公司修不好铁路,英、法二国便差人出面,想要购买铁路股标。” “啧……” 陆时咋舌。 一旁的辜鸿铭问道:“正翔对英国观感如何?” 郑观应说道:“不怎么样。” 辜鸿铭又问道:“那法国呢?” 郑观应说:“也很差。” 辜鸿铭忍不住笑, “你啊你……我看伱是对英、法有偏见。” 清法战争时,郑观应曾往暹罗、西贡、新加坡等地调查了解敌情,后被英国的太古轮船公司借故控追“赔款”而遭拘禁,经年始得解脱, 这能对英、法有好感就怪了。 最为神奇的是,郑观应还曾在太古轮船公司当过买办, 那件事过后,让他对列强完全看透, 白人都是无情无义的傲慢货色,在他们眼中,中国人永远不可能是“自己人”。 这之后,郑观应才写成《盛世危言》一书。 陆时好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