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伦文豪_第117章 现成的新闻,有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7章 现成的新闻,有了! (第2/4页)

,在旁边配一幅女王的巨幅画像或照片,要占据整版的三分之一。”

    这种尽量减少文字的风格,斯科特早就已经见识过,

    ——

    THESCOTSMAN

    SOLD

    20,000COPIES!

    ——

    至今记忆犹新。

    斯科特问:“那,画像或照片应该是竖着的?”

    陆时说:“无所谓啊。图片是竖着、横着,又有什么关系?”

    他在白纸上随手画了个框。

    斯科特看了眼,说:“这个框代表的是图片吧?怎么把标题给盖住了?”

    陆时摇头,

    “错了。不是图片盖住标题,而是标题盖住图片。将标题压在图片上,还要故意让某些笔画超出图片边缘,这样可以让人印象深刻。所以我才说,图片是竖着、横着都无所谓,哪怕是不规则的也行。”

    斯科特越听越震惊,

    陆时的想法,实在是过于天马星空了。

    在斯科特记忆里,好像所有的报纸都是规规矩矩的排版,即使是广告,也印在一个个看不见的方格里,

    这种标题突破限制的事,前不见古人。

    陆时见斯科特不说话,于是问道:“现在的印刷技术实现不了?”

    1901年还没有胶版印刷,轮转印刷机不一定能突破那些麻烦的条条框框。

    斯科特沉吟,

    “不,应该能实现。”

    陆时点头,

    “那就可以了。”

    斯科特看着陆时,心中暗叹库珀竟然没来,错过了这么好的学习机会。

    他继续问道:“我们之前讨论过,《镜报》的版面包括民生、、漫画、两性、笑话、生活常识。先说一下民生版面,它的排版该如何?”

    陆时时候:“这个简单,画图表嘛~”

    斯科特挠挠头,

    “图表会不会太专业了一点儿?”

    陆时笑,

    “就是简单的柱状图、折线图、饼状图,伦敦的市民们不可能看不懂的。”

    说着,他在白纸的反面画出了三种图,

    “

    柱状图,利用柱子的高度,反映数据的差异;

    折线图,反映数据趋势的变化,尤其适用趋势比单个数据点更重要的场合;

    饼状图,反映某个部分占整体的比重,比如贫穷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

    斯科特看陆时的目光都变了。

    他低声说道:“陆,你怎么什么都懂啊?”

    这话听着耳熟,

    夏目漱石刚才似乎也说过。

    陆时笑笑,没接茬。

    斯科特看他不愿解释,便又将话题转回了《镜报》,说道:“陆,我犹豫再三,还是决定问问你,两性版块到底应该怎么写。”

    上次他就问过,但是被陆时支支吾吾地敷衍了过去。

    陆时不由得无语,

    他是真不会写那种东西。

    但两性版面是他提出来的,现在总不能打退堂鼓。

    他说道:“斯科特先生,你要不要接受挑战?”

    斯科特挠头,

    “挑战?什么挑战?”

    陆时笑着回答:“请以‘如果有来生,我再也不会喜欢你了’为开头写一个故事。或者,以‘所有人都以为我喜欢她’开头写一个故事。”

    斯科特微微愣住,

    但伴随着对那两句话的思考,各种狗血的剧情冲入脑海,

    一时间,他陷入了自己的迷思。

    夏目漱石惊讶地瞪大双眼,

    “这是某种作文吗?”

    陆时说道:“我只是想告诉斯科特先生,狗血……咳……涉及两性的文章,一定要有噱头。同时,还要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并让读者产生与之对应的代入感。”

    夏目漱石惊讶,

    “这个也能代入?”

    陆时点点头,朝斯科特的方向颔首示意。

    斯科特正思考该怎么续写故事,呆呆的模样,仿若灵魂出窍。

    陆时说:“其实,类似的开头有很多,比如‘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是不是很有感觉?”

    夏目漱石一呆,随即道:“何止是有感觉!”

    陆时问道:“怎么了?”

    夏目漱石说:“这简直就是一篇啊,人物、情节以及环境,三要素全都具备了。最精彩之处在于只用二十几个单词,便让人后背发凉、身临其境。”

    陆时讲的确实是一篇,名叫《最后一人》,

    此文是世界上篇幅最短的科幻,作者是美国近代著名科幻家弗里蒂克·布朗,

    尽管字数很短,却能让读者迸发出无数的奇思妙想,并通过脑补勾勒出背后庞大的世界观。

    夏目漱石心生感慨,

    写,最难便是让读者有代入感,

    陆时倒好,一句话就轻松搞定。

    这时,斯科特忽然长出一口气,说道:“陆,你上次说过,两性版面的文章要具有的叙事功能,还得有散文、诗歌的个人化感受,报告文学的纪实成分也必不可少。”

    陆时哑然而笑,

    没想到对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