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3章 蛇蝎 (第2/3页)
> 明朝太监监军是朱棣留下来的老传统了。 当年云南少数民族叛乱,被朱元璋派人镇压了。成年男性统统砍头,女性要么被军士们瓜分,要么和小娃娃们一起卖了。娃娃们长得伶俐的,则被阉割,送宫里去做太监事业接班人。宫里用不了这么多,于是被二次分配到各王府。 这里面,有个叫马和的回族少年,被分配到北平的燕王府,跟了朱棣。 时光荏苒,少年长成了青年,朱棣也喊了一嗓子清君侧,反了。 有次在河北真定,朱棣一伙被忠于朱允炆的十万大军堵住了,领军的叫李景隆,是大名鼎鼎的李文忠的儿子。双方兵力悬殊,眼看难逃全军覆没的命运,成祖祭出了一记狠招,叫做“舍了老子也得套住狼”:以自己为饵! 当时双方摆出来的军阵都是线性方阵,双方先对峙,然后呐喊一声,冲上去互砍——一般而言,人多的肯定赢,没啥悬念。 双方刚刚排好阵势,朱棣带了几个随从,策马跑对面去了。到十几步的距离勒定坐骑,挨个跟对方士兵打招呼: “Hi,I’mJudy.Howareyou” “我侄子说抓到我悬赏一万两,别听他的,小屁孩胡说八道!你投降我吧,我给你五两,现金!怎么样?” “卧槽,你怎么长这么丑……” 一路溜达过去一路嘴里不闲着。本来那时候没有照片,Judy长啥样大家都不知道,这下好了,所有人都知道眼前这位就是正主儿!大家看着咫尺之遥的燕王,简直就是看一个行走的五十万啊!只要一伸手就能抓住一辈子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你让叫花子样的大明兵哥哥们如何忍得住? 终于,有人嗷的一嗓子喊出来,冲出队伍想抓住五十万叔叔……叔叔拨转马头就跑——可五十万叔叔不是扭头往回跑,而是貌似昏了头,横着,沿着对方的军阵跑! 所有军士们谁也不能眼瞅着伸手可及的金山在自己眼前被其他人抓住啊,个个不待命令奋起直追! 中军帅旗下面的李景隆那个乐啊:你说你是不是傻,不往自己军阵里跑,斜着跑,能跑哪儿去啊!哈哈哈。 等乐完了,左右一看:哎哟我去!我的人呢?! 朱棣以身做饵,扯动了李景隆大军的阵线,军阵乱了,都在追赶自己,只剩下李景隆大将军带着自己的少数中军孤零零地留在战场! 鼓声激昂。 朱棣的大军等的就是这个时候,直愣愣压了过来! 李景隆撒腿就跑,燕王的部队砍倒了将旗——追赶朱棣的大军已经乱作一团不成建制,扭头看见中军将旗都倒了,喊一声“败啦”,四散奔逃! 是役,燕王大捷! 追斩明军(没错,就叫明军,朱棣自己的部队那时叫燕军)二十余里! 追朱棣的,不止是徒步的士兵,还有骑马的将领。 但是,他们遇到了一个煞星:马和。 马和策马紧随燕王朱棣之后,连斩近身敌将十余人! 发生战斗的这个地方叫郑村坝。 战后,朱棣纵声长笑。看着全身血人般的马和,郑重宣告:“马和!今天,我指地为姓,赐给你。从今以后,只要我叫到你的名字,就会记起今天的你!以后,你便叫做郑和了!” 郑和! 三宝太监,下西洋的郑和! 直到今天,我们都还在传颂着这个名字。 !!! 知道了这段历史,我们看明史,监军太监遍地走也就不足为奇了。 话说杨一清和张永刚出发没走多远,便得到了安化王已经被地方上的一个游击将军(好吧,差不多团营长那个级别)领着一百多家丁活捉的消息。简单说吧,朱铲铲自从造反,先是把几个地方官杀了,然后……然后就不知道该干啥了!缩在城里啥也没做,等着朝廷派大军来揍,还软禁了一个叫仇钺的游击。听说陕西总兵曹雄第一个带兵过来镇压,于是派了仅有的几千人去抵挡,仇钺趁机领了家丁冲进王府,三下五除二把傻子抓了,闹剧结束。 二位把京营大部队打发回京师,领了几百亲卫到地方上善后。杨一清来找张永商量:你恨刘瑾呗?我也恨。Neng死丫的吧! 理由是现成的:安化王叛乱喊的不是诛刘瑾么?反贼坏不坏?坏啊!你看,连这么坏的反贼都恨他,可见他最坏!都是他,搅和的朝纲不振边境不宁! 张永回朝,武宗赐宴,大家一起像过去一样喝酒。 天快亮了,刘瑾有点困,回屋睡下了。张永马上“醒了酒”,趴地上磕头:“老奴要参刘瑾!”杨一清罗列的罪状洋洋洒洒背了出来。其他被刘瑾收拾过的太监们纷纷伏地应和。 醉得稀里糊涂的武宗,听着众人七嘴八舌的控诉,感叹道:“刘瑾辜负了朕”。 张永立即接住话头:“您看该怎么办?” 醉了的武宗随口应了句:“你看着办吧。” 张永立即带人破门而入,把刘公公抓了,投入大牢。 随后是抄家。 当然抄出来不少东西。我们知道,刘瑾是个公公,不是圣人。不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