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零三章 打起来了,北虏的使团打起来了! (第4/4页)
6321万两白银,超过了两亿六千万两白银岁收,即便是付完了每年的赔款,仍然有极大的富足。 大明最鼎盛的岁收是在洪武二十六年和万历六年,折银大约为2800万银。 鞑清收税入了关,征辽饷还收了近三百年,到了宣统三年,溥仪宣布退位。 到了鞑清末年,手里握着海量银子的鞑清,是决计不敢强兵的,可不强兵如何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鞑清试探的强兵了一,就这一次,是袁世凯小站练兵,后来袁世凯把清廷的摊子都给掀了。 朝臣们一直让皇帝警惕戚继光,因为皇帝真的给了戚继光太多太多的事权,让他带兵出征,很可能会出现类似的情况,这种事历史上也发生过一次,那就是宋太祖黄袍加身,欺负孤儿寡母。 时至今日,即便是再挑剔的言官,也无法从戚继光身上挑出一点毛病来,戚继光出塞之后,是一个战无不胜、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悍将帅才,凯旋之后,戚继光就变的十分内敛,过分忍让。 所以,怎么把钱粮发给军卒,就成了大明朝富国强兵实践中的最大问题,而这个问题,是戚继光、谭纶、王国光三人共同完成的,戚继光是张党、谭纶是浙党、王国光是晋党,三方合力,通过发放实物、提前发饷、走访询问等等手段,完成了饷银的最后一里。 第二天清晨,鼻青脸肿的扯力克和布延再次跟大明开始了谈判,最后终于得到了一个结果,牛羊的数量大量减少,台吉报备朝廷也不再强求,但是其他的事,戚继光一步也不肯让,最终达成了临时停战条约,这份条约在扯力克和布延签字之后,正式生效。 至于这个临时,临时到什么时候,那就不是戚继光能够决定的了。 扯力克和布延会带着一式五份的条约拿回去让土蛮汗和俺答汗用印,而后土蛮汗和俺答汗各自遣使入京,获得大明皇帝的下印,才算是和谈结束。 十天后,朱翊钧收到了戚继光的书信,美滋滋的看完,笑容满面,这么苛刻的条件,北虏都肯答应,看来是真的被戚继光给打怕了,那就可以积极筹措下一步了。 戚继光在书信里还告了贱儒一状,翰林院翰林、万历二年进士陈兴瑞到了大宁卫后,还要喝清前龙井,直接被谭纶给扔到了营造营干了两天活儿,大碗凉茶都喝的可高兴了。 谭纶有两件心事,第一件事就是收复大宁卫,第二件事就是收复河套,下一步就是复套。 大宁卫是大明东北方向的大门,是防止北虏和东夷合流的战略要地,而河套则是解决三边军镇粮食短缺的唯一办法,黄河百害,唯富一套,就是河套平原,重新夺回河套,延绥、甘肃、宁夏军镇的军粮就能得到保障。 哪怕是日后风力又变了,大明朝廷又穷的当裤子,大明军兵民们也能自己屯耕,不至于饿着肚子戍边。 谭纶以为自己死的那一天,都无法得偿夙愿,现在,希望就在眼前了。 朱翊钧乐呵呵的将戚继光的书信交给了冯保说道:“内书房誊抄收入古今通集库后,把原件给朕拿回来,朕还要妥善保管。” 他和戚继光的书信,他和张居正的奏对,都是死后要跟着他进棺材的东西,朱翊钧专门弄了个松脂填充的模具可以把书信奏对,长久保存下去。 哪怕自己被后世开棺鞭尸了,这些书信,这些奏对,都可以证明,张居正和戚继光不是佞臣贼子,他们所思所虑从来都只有大明,只有中国的利益。 “陛下,大司徒王国光和户部尚书张学颜到了门前,请求觐见。”张宏有些犹豫的说道,张宏知道这二人为何而来,为了稽税院而来。 “宣吧。”朱翊钧点头坐直了身子。 王国光和张学颜上了一道奏疏,《论稽税院稽税条陈疏》,翻译翻译就是稽税院稽税行为准则,朱翊钧朱批否定,并且下诏此事不过廷议,不准。 稽税院稽税是极为粗放的,甚至是抽象的,而且有点像包税制,只是像,并非包税,稽税院只稽税不惩jianian除恶,不交税就是最大的恶,交税之后,稽税院根本不管你干什么营生。 而王国光和张学颜的奏疏,就是为了粗放式的稽税而来。 “参见陛下,陛下圣躬安否?”王国光带着张学颜走进了广寒殿的御书房里,十分恭敬的行礼。 “爱卿免礼,坐。”朱翊钧示意张宏看座,看着二人,十分确信的说道:“朕不止一次说过了,稽税院的事儿是朕食言,等先生回朝再改。” “臣昨日去了宜城伯府,张先生见了臣,在奏疏上签了名。”王国光一听立刻回答道,他可是找到了张居正,张居正愿意签名联名上奏。 “大司徒,你还不知道先生吗?朕是怕先生跑了,再不肯回朝了。”朱翊钧摇头,十分明确的说明了自己的理由。 张居正已经有了永久丁忧的念头,随着国事一切顺利进行,这个念头越来越厉害,朱翊钧每个月都去,张居正想要隐退做个山人的表现越来越明显了。 中兴大明这么费劲的事儿,张居正起了头就想跑?没门! “陛下,是臣的奏疏有问题吗?”张学颜有些疑惑的问道。 朱翊钧十分肯定的说道:“没有问题。” 求月票,嗷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