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 只能以七尺之躯许国 (第3/4页)
真的很忙,几个妃嫔一点宫斗的兴趣都没有,陛下忙于国事,宫斗无论谁输谁赢,都是输,因为陛下不喜欢后院起火,牵扯他的精力。 熊廷弼在全楚会馆安了家,先生每日都会把他叫到文昌阁,考校功课,熊廷弼根本不敢懈怠,十分认真的读书,完成功课。 熊廷弼压力极大,一方面张居正要求严格,另一方面,他真的只读过两年的私塾,张居正给他制定的学习计划,根本学不完,四书五经还好说,矛盾说他也能读,唯独那个算学,让他有些头疼。 这可是天大的造化,熊廷弼不敢懈怠。 其实这里有误会,熊廷弼的表现越好,张居正的要求也就越高,张居正知道熊廷弼是个天才。 根据潞王所言,熊廷弼有读书的天分,经过几日的相处,张居正发现,熊廷弼果然很有读书的天分,而且也很有军事天赋!张居正自然想看看熊廷弼的极限在哪里,所以要求越发严格。 一个师父半个爹。 过了几日,让张居正有点疑惑,老天爷就这么不公平的吗?!给一人如此惊人的读书天分,还要给他一身强横的武力? 张居正就把熊廷弼送到了讲武学堂就读,早上要读全楚会馆的家学,下午要到讲武学堂习武上课,晚上回到全楚会馆,还要考校功课,熊廷弼立刻变得极为忙碌,潞王府摆烂生活,一去不复返了。 张居正给熊廷弼定下了一个小目标,先考个武进士,再考个文状元。 的确是个小目标,既没有让熊廷弼成为大明大将军,也没有让熊廷弼成为文渊阁首辅。 万历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大明皇帝又堂而皇之的到全楚会馆来蹭饭了。 冯保站在全楚会馆的门前,大声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汉室江山,代有忠良,特赐先生金十两、银一百两,加赐国窖五瓶、精纺毛呢一百匹,先生教培有功,额外恩赏银十两,以供熊廷弼读书习武度支,此为常例。” “钦此。” 圣旨额外恩赏的赏银是给熊廷弼的,这十两银子就是熊廷弼的教育资金,至于找理由给张居正赏赐,全大明朝臣都见怪不怪了,每个月陛下来蹭饭,都要找个理由,甚至有的时候,连理由都不找,就照抄上个月的圣旨。 能说出言先生之过者死,一刀摘掉徐阶项上人头,这点赏赐,这点圣眷,不算什么。 “臣拜谢皇恩。”张居正知道推脱不了,他试过很多次了,索性就直接谢恩了。 “无功不受禄,臣不敢受。”熊廷弼多少有点没想到,陛下来蹭饭,居然还额外赏赐了他,还给了他如此恩荣。 朱翊钧点头说道:“熊大,你说得对,无功不受禄,朕这是投资,日后成才了,报效大明就是还给朕了,难道熊大没有信心成才不成?” “臣叩谢圣恩。”熊廷弼面色涨红,一定要成才,对得起陛下的礼遇。 PUA从小做起。 张居正老迈,熊廷弼年幼,但两个人站在一起,让朱翊钧心情极好,这次赏赐圣旨不是瞎编的,他赏赐的理由是:汉室江山,代有忠良。 的确有忠良,但忠良都含冤而死,求荣得辱。 朱翊钧手刃徐阶,未尝不是恼羞成怒,按照原来的历史线,徐阶说得对,徐阶他本人善终了,甚至老徐家在松江府还是一霸,张居正死后,却被清算。 朱翊钧来蹭饭,自然是自己带的庖厨,顺便检查了一下全楚会馆,确定没有辣椒等物,对游七的工作非常肯定。 “陛下,这个开海投资的事儿,臣实在是…”张居正罕见的难以启齿的说起了之前的事儿,公私论的著作人,面对王国光的公利大棒,张居正却装了糊涂。
人生在世,有许多的不得已,张居正是个党魁,他得为楚党的利益奔波,张居正从来就不是个道德圣人,这一点,朱翊钧从一开始就知道。 张居正可是个贪官,他收戚继光冰敬、碳敬的银子,收了超过二十年。 朱翊钧摆了摆手,十分轻松的说道:“无碍,无碍,朕分配下去的利益。” 尽信书不如无书,书上的内容当然极为重要,这是思想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尽信书那是腐儒。 张居正思前想后又开口说道:“陛下,熊廷弼不能在全楚会馆。” “为何不能?”朱翊钧一愣,放下了茶杯疑惑的问道:“仅朕所知,熊大的天分,应该让先生有爱才之心才对。” “他就是天分太高,所以不能在全楚会馆。”张居正又重复了一遍,他知道皇帝只要细想,就能明白。 朱翊钧立刻明白了张居正的担忧,立刻马上说道:“不,他是湖广江夏人,他就该在全楚会馆。” 张居正是明摄宗,他的地位、他做的事儿,注定了他的政治继承人就只能是皇帝,否则就是大逆不道的乱臣贼子。 “先生,朕已经大婚亲政了。”朱翊钧十分明确的陈述了自己的理由,张居正在丁忧之后,已经归政于皇帝了,现在张居正可以收个门下弟子,找个楚党的继承人了。 张居正的身后名,朱翊钧来守护,大明的新政必须要坚持到底,作为大明皇帝也需要更多的助力,来共同维护新政的成果。 “谢陛下隆恩。”张居正看陛下坚持,选择了谢恩。 有时候,看着陛下的作为,张居正也会升起一切不切实际的幻想,那就是自己死后,真的能求荣得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