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火红年代,我在山里当咸鱼_第062章 个糟老头子坏的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062章 个糟老头子坏的很 (第1/2页)

    收好钱,拿好奖状。

    韩晓康又回到广播站播音室。

    这个时候广播站不会太忙,因为袁海棠是把频道转向省广播电台,开始播放评书。

    这属于直接转播别人的节目内容,不需要她cao心。

    借用袁海棠的钢笔和稿纸,韩晓康开始坐在办公桌上算账。

    而袁海棠为了避嫌,免得让别人说她关起门来,和一个年轻男人不清不楚的。

    所以她早就躲出去了。

    这个时期振兴区还没有通电,广播室外面的窗户下,放着一台柴油发电机。

    挺吵的。

    不过这也不影响韩晓康,认认真真计算自己这一次出山的收入:

    卖蜈蚣蝎子:24块4毛3。

    卖野猪野鸡:总共140斤野猪rou,其中50斤给餐饮服务社,是按照每斤7毛来算的。

    得款:35元。

    剩下的90来斤猪rou,因为有肥有瘦。

    所以价格有高有低。

    总的来说是卖了7毛2一斤。

    得款:64块8毛。

    收入最高的是卖毒蛇:223块5毛。

    另外就是从袁海棠这里,收了80块钱的罚款和定金。

    所有的款项加起来,这次自己竟然一共收获了347块7毛3分钱!

    妥妥的巨款啊!

    现在自己兜里的钱多啦!

    很多以前不敢买,甚至都不敢想的东西,这下子就可以敞开去买了。

    韩晓康匆匆来到供销社的综合门市。

    最新式的薄纱蚊帐,是得买3副的,自己家里面得放2副。

    深山老林里阿菊那里,也得给1副。

    毕竟这次自己抓到这么多毒蛇蝎子,阿菊也出了不少的力。

    虽然说阿菊拿现金没用,但自己可不能昧着良心给人家全吞了。

    所以就只能通过用实物的方式,去补偿一下阿菊。

    买3副蚊帐全是通过“经互会”进口的,价格真心不低。

    现在的化纤产品,通常都要比纯棉产品贵,3副蚊帐,一共花掉韩晓康23块4毛钱。

    香皂买上3块,老娘、自己还有阿菊,各用1块。

    一块上海产的“春花牌”香皂,卖4毛3,花掉韩晓康1块2毛9。

    反正接下来,自己买什么东西基本上就按照3人份来。

    回力鞋?

    5块7毛3,买,来3双!

    反正这东西又不分男女,不过就是规格大小上的差异而已。

    最新式的煤油马灯,买3盏。

    这个挺贵的,1盏马灯需要6块钱7毛3。但好在它能防风,即便是在荒郊野外,也能正常使用。

    小镜子?

    1块3毛8,买2个。

    自家老娘用1個,阿菊用1个。

    而韩晓康韩自己就不用了。

    这是担心自己会被镜子里面那个帅家伙,给帅的心生妒忌!

    在综合门市的副食品柜台。

    那里摆着一溜糖罐。

    只不过里面没什么好糖,无非就是橘红,绿豆糕,火柴糕,玉米糖,红薯糖这几种。

    韩晓康拿出1斤糖票,花了9毛8分钱买了一斤玉米糖,其实玉米糖不过称都可以,1分钱1颗照着数,基本上不会错。

    这种糖很硬,是包在白色的牛皮纸里面,让人感觉到很干净。

    所以又被大家称为“卫生糖”。

    其实韩晓康知道:这种糖和卫生两个字,实在是沾不上一点关系。

    因为这种糖是用玉米面,熬制成一大坨黄色的糖稀,然后再由糖果厂里面,那些力气大的男职工。

    把还有些温热的玉米糖坯,一头搭在木架子、另一头他的肩膀上,就那么反复的来回拉扯。

    最后再放在案板上,大家伙儿一起动手搓揉成条,最终再切成一粒一粒的糖果。

    整个过程全是手工cao作。

    大家一不戴手套,二不戴口罩,哪有什么卫生可言?

    只能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若是较真的话,那就实在是吃不成...

    最终这一趟下来林林总总,七七八八的,韩晓康买了不少东西。

    卫生纸、搪瓷盆,网兜、雨衣。

    甚至就连价格贵的吓人的手电筒,韩晓康一次性就买了2支!

    一支手电筒而已,居然售价高达15块7毛4!

    在这个时期,

    工业产品贵,农副产品便宜,它们中间有个什么刀叉,具体的也不敢说...

    但好在现在买手电筒不需要工业券。

    要是再过上2,3年的话,买任何工业产品基本上都要工业券,可是像自己这种没有正式工作的人,上哪去搞工业券去?

    真等到了那时,只怕拿着钱都买不到东西了。

    把小件东西买好之后。

    韩晓康去找到钱胖子,从他手上买了100斤《富顺县通用粮票》。

    在这个时期,社员们家里的粮食可能比较紧张,是在生产队的保管室和区粮站的仓库里。

    粮食多的是!

    要不然也不会有随之而来的,让全民去“大食堂”了。

    只不过这些放在仓库里的粮食,都是属于“战备粮”,或者是计划粮。

    没人敢动它而已。

    现在自己手里有了粮票,那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随时都可以拿去粮站的门市上兑现。

    手里有粮,心中不慌。

    忙完这些,韩晓康又来到供销社生资门市。

    这是准备给阿菊,还有自个儿家的自留地里买点菜种、糯玉米种子之类的。

    现在马上就要到8月份了。

    等到9月份的时候,巴蜀地区就要开始播种冬小麦,来年才能收割。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