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2章、初筛背后的真实目的 (第1/2页)
圣旨传完,翰林学士们顿时没了高谈阔论的兴致,各自钻回房郑 初筛的话,那么就是凭文章,所有人都是对手! 通过初筛之后,下一步再怎么遴选? “所有被奏请举荐的都要过这一道!”王琼对王守仁道,“以你之才,这初筛自不在话下。不过若想坐上那御书房的一把交椅,你要做好舌辩群儒的准备了!” 王守仁只感觉自己这个靶子已经亮得发光了。 侍讲学士还一次都没侍讲过,根本没准备好好学心学的皇帝只想拿他作为工具啊! 但这御书房首席……确实很适合他。 不用去任什么实职后受到理学下属的掣肘,既能发挥他于国事方面历练丰富的经验、影响到诸多大事的走向,又足够显要、青史上浓墨重彩。 也很香啊…… 他颇有从心不逾矩的坦然:“若得此位,那平乱之功不叙也罢。舌辩群儒嘛……陛下这也算是赏我一个机会。” 皇帝虽然不准备因学问之争生出大乱,但毕竟还是给了他一个充分展示见解的机会。 “那这回还藏拙否?” 王守仁意味深长地笑了笑:“阳明既知兵,自然力求全功。” …… 十八张交椅的事情传出,前浪翻涌不停,而后浪也开始奋力拍去。 风高浪急。 但这算乱吗? 杨廷和自从那国策会议回来后在书房里坐了许久后对杨慎了“严惟中若来访,直接请”之后,才知道儿子已经阻过他几次。 真的心累了。 “快马去催了吗?”现在他问的是自己的弟弟杨廷仪。 “已经安排了。无论如何也会请动他们都入京的,不为那御书房首席伴读学士的位置,也不能让王守仁就此光明正大入御书房。”杨廷仪凝重无比,随后又看向杨慎,“用修,这次你也需要全力以赴。三篇经义心得见解,一定要用心做!” 杨慎沉默地点零头,这几他的心情同样沉重:既被父亲大大训斥一顿,又彻底明白了父亲现在处境之难。 皇帝既让文臣进入了批红环节,又放了不少权给阁臣九卿,父亲找不到任何一个立场去反对这样的变动。 杨家要和所有其他臣子为敌吗? 刚刚开始筹算着在另外两个阁臣及御书房首席伴读学士的推选上下功夫,皇帝又一道圣旨传出来:这御书房首席,从三品以上官员均可举荐才识超卓之士。先筛以学问,再以辩论选捷思,最后国策会议定人选。 三道关卡,设置得非常合理:御书房首席是要辅助皇帝决策批朱的,那么大的奏疏批复量,确实需要非常敏捷的思维。 杨廷和遍观如今满朝,认定严嵩既有充足动力、也有充足的实力。 与其让王守仁走到那个位置,不如推选严嵩。 “如今我只愿把陛下登基诏书中所心忧之几桩新政推行好,此外就是理学根本之事了。”杨廷和缓缓道,“阁臣九卿之外,想要将王伯安挡在第三关,就只有那下月群辩时让他哑口无言。几位宿儒和致仕耆老,论学问、论历事都各有所长,定要让他们月内能抵京。” “还有一法!”杨廷仪道,“如今只是王宪还借口裁撤冒滥及重设三大营一事陛下忧切,压着辰濠叙功的事下一步再办。若是能及早叙功,齐心协力推动王伯安授爵,则可解此忧。” 杨廷和当然知道这个法子,但此时此刻,“齐心协力”四字显得很刺耳。 纵然是他,现在也不确定皇帝心目中的御书房首席人选,到底是王守仁还是严嵩,又或者有其他目标。 【新章节更新迟缓的问题,在能换源的app上终于有了解决之道,这里下载换源app,同时查看本书在多个站点的最新章节。】 这种情况下又哪里谈得上齐心协力呢? 补两个阁臣,会连带着搅动多少三品以上的高位? 杨廷和颇有些心力交瘁的感觉,还要去把自己领办的清理皇庄皇店一事办好。 杨潭戴罪之身,他倒是不敢怠慢,可蔡震所代表的宗亲和张锦背后的内臣们…… 在府中商议了许久,独坐在椅子上的杨廷和还真的露出了梁储想象中的悲伤表情。 “……父亲。”送完客人回来的杨慎担忧地看着他。 杨廷和回过神来,开口指点:“你这三篇经义心得,要往务实处写。陛下并非要宣扬心学、取代理学,陛下只想这汪水活起来。” 这么多个回合下来,杨廷和也终于越来越了解朱厚熜了。 只是可惜,晚了一些…… …… 世人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皇帝大张旗鼓地搞这场御书房首席“大选”,真实的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