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明君在位,悍臣满朝 (第2/2页)
> 可两广上下,牵涉到宫里宫外,张孚敬要怎么做到既办了差又不引出乱来,还要最后能收复屯门岛复旨? 眼下第一桩大难题:状告汪鋐的案子。 那些案子如果坐实,那么汪鋐战败就不是非战之罪了。 张孚敬望着海,吹着风。 两广上下的请柬、招待,是试探。 是先虚与委蛇刺探情况?还是巡视兵备以公务推辞? 我能写万言策,但毕竟没做过官。 所以陛下为什么要给我这么大的信任? 我应该还只是个小兵才对啊。 “王镇抚,你初入锦衣卫时,是怎么做的?” 王佐微笑着:“听命,冲在前面。” “横冲直撞,毫无章法么?” “上官自有章法。” 张孚敬想问的是横冲直撞的过程,也没有些做法、技巧的区别吗? 王佐看着得到皇帝另眼相看的探花郎:你应该很聪明才对。 “我奉的钦命是督办弗朗机人侵吞屯门海澳并藩夷朝贡一事,还有汪鋐是否有罪。”张孚敬似乎自言自语一般,“是藩夷朝贡,不是弗朗机人朝贡。汪鋐是否有罪,也不仅仅只是指战败之罪。” 王佐不说话。 张孚敬的目光幽深:藩夷朝贡,岂是短短时间之内的事?一年内,明年,后年,哪年没有朝贡? 我只怕是要留在这里很久的。 我又是因为什么才能来这里的?因为陛下问何以富国,我熬了好多宿,写了好多策。 我是来搞钱的。 搞快钱,要杀人。 搞长久钱,现在看来也要杀人。 所以陛下赐了刀,派了北镇抚使跟我一起来。 张孚敬想过这些,他只是不知道来了这里之后,情况真的这么糟糕。 难道我全杀光了吗? 王佐告诉他:上官自有章法。
张孚敬回身看向他弯腰行礼:“事已有变,我要向那位锦衣卫岭南行走请宝印了。” 同样潜邸出身的赵俊、如今的锦衣卫正千户赵俊来到了他面前。 张孚敬已经见过他,知道他这个王佐的下属便是所谓锦衣卫岭南行走。 但王佐在侧,张孚敬并没有急不可耐地要更强的实力。 现在赵俊拿出了那个空空如也的盒子,没有兵部调令中所说的皇帝御印。 “……宝印呢?” 赵俊是个阴沉狠戾的人,他言简意赅地回答:“顺德,梁储。” 张孚敬震撼莫名,于是去了顺德梁家。 梁储笑眯眯地把那枚闲章交给了他:“北镇抚使在此,再加上张指挥,石指挥,赵千户,钦差大人已有四员大将。再借五百,于我梁家商船中藏身南下之锦衣校尉皆听调遣。” 张孚敬张大了嘴巴:这是什么神仙局? 梁储神情肃然:“老夫已无官身,只能做到这一步。张行走,你要想好,怎么做,怎么善后。实据,乱忧,皇命!” 张孚敬弯腰下拜:“学生明白了!” 说罢看向赵俊:“赵千户,伱已抵粤多日,访查过东莞县否?” “苦主吴瑗,实受胁迫。” 张孚敬陡然变色:“王镇抚,本钦差命你速率麾下校尉潜至东莞县。既已打草惊蛇,南洋匪患不绝,东莞不可不防!彼辈既可以此言苦,亦可借此杀人灭口。五百锦衣校尉必是秘密南来,否则广州城早已乱。望你设好伏兵,生擒匪首!” 梁储和王佐眼中不约而同露出赞许的眼神,随后王佐抱拳弯腰:“末将领命!” 说罢就带着赵俊离开了,而张镗和石宝这两人护送梁储返乡却还留在这里。 张孚敬看了看手上的宝印又看了看他们二人。 “学生还有兵部调令?” “所以钦差大人要想好,怎么做,怎么善后。实据或不可轻得,贼子不知何时会至。而一旦事起,兵乱难平。广东若乱,屯门之敌难退,夷贼甚或将发兵攻至。” 这已经是神仙带飞局了,张孚敬本就没准备躺赢。 至少现在,有五百锦衣卫精兵,有圣旨,有兵部调令,钦差的规格与实力都堪称顶级。 梁储已经致仕,他只是把他家随同南下和北上迎护的健仆都换成了锦衣卫校尉用船带了回来。 他还能卖个面子,装作这事可以谈,大家同朝为官,什么过不去呢? 他家就在广州府,以后都得呆在这,两广上下能信他。 现在,张孚敬也能信他。 已经足够了,若是做不好,他这么一个新科进士凭什么得到皇帝如此信重? 陛下章法已露一角,张孚敬且横冲直撞。 他闭目沉思片刻,睁眼时已颇有威严:“本钦差先巡视一番备战事宜。三日后,会再度过府拜会。届时,请梁翁以耆老之望,邀两广四品以上过府商议驱夷大事。” “草民领命!” 看着张孚敬洒然离去,梁储眼神中满是感叹。 他进入了角色,没再自称学生,没有动不动弯腰。 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皇帝,有着怎样的眼光,敢于信重这样一个新科进士来办这样的大事? 可是偏偏,他点的这个张孚敬啊,就宛如已经藏于鞘中养锋多年的宝剑。 此刻方一出鞘,便是惊雷四起,章法已成。 这两广是一团乱麻,而初入官场的张孚敬却正是一把快刀。 他也丝毫不畏在这两广会杀孽缠身,将来还朝之后人人惊悸吗? 谁无故交?谁无旧友? 锋锐无挡之人,圆滑稳重之辈自会敬而远之啊。 梁储喃喃自语:“不点王守仁来是对的……那小子,平了宁王就躲回山里去了……” 这就是明君在位,悍臣满朝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