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04章 今日李广,明日李广,果然祸及矣!(九千五百字章) (第3/5页)
合用的人选。 顺府捕头赵四虎就在李广拟定的西厂番役名单当郑 西厂虽尚未建立,赵四虎这批人却已经投靠了李广。在原衙门里替李广搜集情报、办密差。 只等弘治帝重开西厂的旨意一下,他们便正式转任西厂。 此事东厂和锦衣卫是知晓的。为防止李广坐大,跟老厂卫分庭抗礼。锦衣卫对这批人进行了监视。 常风一拍脑瓜:“原来是他啊!我名字耳熟呢!” 徐胖子兴奋的:“嘿。这下咱们能搂草打兔子。不光为兴王洗脱冤屈,还能办了李广那厮!妙哉啊!” 常风跑环式办案,继续进行! 寅时,众人来到了顺府捕头赵四虎的四合院前。 为防赵四虎逃跑,常风先让人将四合院围了起来。 随后还是老法子,翻墙开门栓。 一柱香功夫后,一脸络腮胡的赵四虎被五花大绑,押到了常风面前。 常风道:“赵四虎,你好大的胆子,竟敢栽赃藩王!” 赵四虎见到满院子的锦衣卫,竟丝毫不慌张:“是锦衣卫的常爷啊。您以前去顺府办事,我见过您。” “我是司礼监李公公的人。您无权抓我。” 常风“扑哧”笑出了声:“我无权抓你?好大的口气!三品大员,锦衣卫都抓就抓,上刑就上刑,杀就杀!” “一个没品级的捕头,也敢在我面前充大?” 赵四虎道:“锦衣卫再大,也大不过司礼监!且常爷是知道的,用不了多久,西厂就会重开!到那时,我就是西厂的理刑百户。” “西厂是监管东厂和锦衣卫的!” 常风没有心情也没有时间跟赵四虎废话。 他直接对钱宁:“上大记性恢复术!” 钉子钉脚板,伤口撒盐;老虎凳;弹琵琶。 三样大刑一上,赵四虎直接变成了赵四喵。 他恨不能将时候偷过谁家的针,偷看过谁家的寡妇洗澡都招出来。 赵四虎供认,是李广命他想法子在一张白纸上盖上兴王的印。 事有凑巧。赵四虎这半年一直在为李广四处搜集情报。 他知道,自己手下捕快周瑞家的女人林盼儿,跟兴王有染。 于是他威逼林盼儿,跟兴王温存之后,趁兴王昏睡,偷用了兴王的印。 石文义写完了口供,赵四虎签字,画了押。 有了这份口供,李广的脑袋恐要不保! 常风又命钱宁回了一趟锦衣卫,将官员密档中,凡涉及给李广送“黄米”、“白米”的事全都整理到一起。 这场锦衣卫第一闲人跟司礼监红人之间的争斗,既决胜负,也决生死。 黎明早朝之前,常风进了一趟宫。 弘治帝已经起身,宦官们帮他换好了龙袍。他正在龙椅上闭目养神,等待着前往奉门上早朝。 萧敬道:“禀皇上,常风求见。” 弘治帝一愣:“这么早?难道是兵变谋反的事情查清楚了?让他进来。” 常风见到弘治帝,倒头便拜:“禀皇上,栽赃案已水落石出。” 弘治帝感叹:“呐!还是你常风办事得力!朕给了你两日期限。你用了不到五个时辰就查清楚了。” “到底是怎么回事?” 常风答:“司礼监秉笔李广,命人偷用兴王印,伪造调兵令,栽赃兴王谋反!” 完常风奉上了林盼儿、赵四虎的供状。 弘治帝脸上阴晴不定,一言不发。 常风道:“皇上,李广罪大恶极,竟敢栽赃藩王!应立即抓捕。” 弘治帝意味深长的:“司礼监的秉笔,皇后的心腹,抓就抓。不太好吧?” 常风皱眉,心中暗道:难道皇上要回护李广? 于是常风忙不迭的给李广加料:“禀皇上。李广今日敢伪造调兵令,栽赃藩王。明日就敢真调兵谋反!” 弘治帝却道:“言过其实了吧。” 言过其实四个字一出,常风心里“咯噔”一下。 难道皇上这一回真的要包庇李广? 弘治帝又了一句话:“司礼监的掌印、秉笔,都是朕的心腹啊!” 常风仔细琢磨着弘治帝的话。 官场、宫廷十几年的历练,让他有着敏锐的政治嗅觉。 他突然明白了过来! 李广嚣张跋扈,胆大妄为,贪佞成性,是因为这几年权势太大。 李广的权势是谁给的?无非是弘治大皇帝。 如果弘治大皇帝重用的心腹太监,胆大妄为到栽赃藩王。写入史书,史书会评价弘治大皇帝是明君还是昏君? 大明弘治大皇帝,最注重名声! 弘治帝突然又补充了一句:“不过,他做下如此骇人听闻的事,不惩处是不行的。” “怎么惩处,以什么理由惩处,你好好想想。” 常风拱手:“是,皇上。臣先告退。” 走出乾清宫,常风心中了然。弘治帝对李广起了杀心。但用什么理由杀李广,就大有学问了! 既不能让李广逍遥法外,又不能损害弘治大皇帝的名声。 两刻功夫后,御门早朝。 李广的党羽,刑部给事中王禅云出班:“禀皇上,兴王与常风、石文忠、张永勾结,调兵围御苑,图谋不轨、意图谋反,证据确凿。” “谋反是不赦之罪。应立即革除兴王王爵。将常风、石文忠、张永革职下狱。审明案情后,明正典刑。” “循旧例,谋反案应由厂卫负责侦讯。” “内阁刘健、李东阳、谢迁,官马文升、夏官刘大夏,平日与常风私交甚笃,应回避此案!” 李广现在暂管厂卫,王禅云所奏,等于是在:皇上您应该把此案交给李广单独负责。 李广心中暗喜:还是文人有脑子啊!我怎么忘了,大明刑律中有严格的回避制度。 那五人跟常风关系好,自然该回避! 审案官从六人变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