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08章:六皇子的末日(求全订,求月票) (第3/5页)
br> 杨红灵道:“我想上去!” “走!” 到了城门处,郑富贵眼睛很尖,见到他们,纵身一跃,从城墙上面跳了下去,疾步跑了过来,高兴之下,叫错口了:“表哥、表嫂……!” 一个急刹车,急忙停下。 这才知道自己说错话,赶紧补救:“红灵姐你别误会,我不是那个意思。” 杨红灵轻松一笑:“口误!不怪你。” 张荣华接过话:“伤势好了吗?” 郑富贵重重的应了一声:“昨天就好了,今儿上朝你没过来,丁哥请的假。” “现在情况怎么样?” “无人在朝堂上提出来,离开皇宫的时候,我问过徐哥,他说各派之间的利益还未妥协,他得到的消息,交锋很激烈,吏部连续三次封赏,包括一应人等调任的名单,都被天机阁打了回去,具体的情况也不知道。” 郑富贵说出自己的担忧。 “表哥,你的封赏会不会出现变故?或者重重的抬起、轻轻的放下。” 张荣华微微一笑,拍了他两下肩膀:“将心放宽。” 聊了几句,带着杨红灵离开。 出了北城。 俩人像是脱缰的野马,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大人物,运转身法向着前面奔袭,在晚霞的照映下,身影拉的很长。 一会儿。 在一处无人的地方停下,张荣华出手,以灵魂之力凝聚成一朵祥云,等到杨红灵上来,再以秘术遮掩身形,脚下一点,向着天际冲去,几个闪动之间,在九天之上停了下来。 近距离之下,望着夕阳,感受着九天罡风。 杨红灵感叹:“飞天真好!” 张荣华取出四盘灵果,放在祥云上,将一枚人参果递了过去:“眼下已是天人境四重,以你的天赋,要不了多长时间,便能突破到登天境,届时便能踏天而行。” “你以为人人都是你?”杨红灵翻了个白眼。 “寻常的登天境,虽然能踏天,但抵御九天罡风,消耗巨大的真元,根本无法逗留太长时间,唯有登天境中高阶,或者王境魂师,才能长时间逗留。” 美眸一亮,认真的盯着张荣华,从头到脚打量一遍。 “奇怪!你给我的感觉好像变了,与以前不同,究竟是哪里又说不出来。” 张荣华打趣:“女人的直觉这么灵敏?” 杨红灵摇头:“我们在一起这么长的时间,知根知底,再加上跟在爷爷身边,见的东西多了,眼界很高,直接也很灵敏。” “突破了!” “收集那么多的灵药,意料之中。” 张荣华补充一句:“魂师也突破了。” 杨红灵反应很快:“杜承鸣的那些万年灵药落在你的手里?” “嗯。” “难怪!”杨红灵恍然大悟,又道。 “你不是人!原本还想追上你的脚步,现在看来,怕是不可能了。” 张荣华耸耸肩,吃着人参果。 九天罡风吹动,荡漾起俩人的发丝,置身在云端,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没有人开口,享受着眼前难得的温馨。 等到天黑。 俩人从天上落下,刚准备找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安营扎寨,张荣华迈出去的脚步,又停了下来。 面露疑惑:“这家伙怎么出现在这里?” “谁?” 张荣华道:“黄泉古虫!” 地面下。 一只成人拳头大的虫子,呈紫黄色,狰狞恐怖,背生两翼,牙齿很大,占有三分之一的身体,锋利闪烁着幽光,蕴含可怕的剧毒,体表有一层魔光流转,正在向着京城赶去,察觉到上面传来的熟悉气息,急忙停下,使劲的嗅动一下,向着这道气息靠近。 滋滋~! 地面松动,黄泉古虫转了出来。 伏在地上,保持着虫族的最高礼仪:“虫后命小虫前来传信,抓到了一个大人物,请您现在过去。” 不会说话,说的是虫语。 张荣华问道:“谁?” “商朝的人!” 张荣华好奇:“它让你怎么找我的?” 黄泉古虫道:“虫后并不知道您的消息,却知道她是谁,让小虫到命运学宫门口等待。” “……!”张荣华无语。 这胆子真够肥的,就不怕被学宫的强者随手灭了吗? 若不是杨红灵提议外出,碰巧遇上,这只傻虫怕是死了,更别说传递消息。 收回视线。 张荣华将情况简单的说了一遍。 听完。 杨红灵问道:“要去黄泉山了吗?” “我有种感觉,虫后抓到的商朝之人,可能是我们一直寻找的人!” “走!现在过去。” 张荣华出手,再次凝聚出一朵祥云,上去以后,再将黄泉古虫带上,向着黄泉山赶去。 距离京城将近三千五百公里,以他如今的修为,全力赶路,速度破空,不过是片刻之间的事。 到了这里,在山洞外面停下。 山巅。 到处都是黄泉古虫,整齐划一,分工明确,猎杀猎物、搬运、护卫等,随意一扫,密密麻麻,至少有两万多只,凶煞之气传出,形成一方天幕,厚重、压抑,让人见了从心底害怕。 神奇的一幕出现,就连都为之惊惧的黄泉古虫,却对着张荣华行礼,然后继续忙活。 感应一遍。 张荣华道:“黄泉古虫的繁衍速度真够快的,距离上次大战,才过去多长时间,这么快便恢复过来。” 杨红灵戏谑:“它们是恢复了,倒是附近的妖魔鬼怪、凶兽就惨了,都成了盘中餐。” 俩人笑了起来。 纵身一跃,向着下面跳去。 山洞中。 周围的墙壁上,挂满了黄泉古虫,越往下面,数量越多,底部是一座巨大的空间,可以容纳十万只以上的黄泉古虫。 金色水潭边上,点点金光弥漫,柔和、纯净,驱散着周围的凶煞之气和黑暗,虫后懒洋洋的泡在里面吸收着灵液,偶尔传出舒服的“怪叫”,边上埋着一位青年,半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