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太子监国(下) (第3/4页)
阵仗,虽然伤心,但未表现在脸上,只是玉手握的很紧,指甲划破肌肤,血液滴落在地上,后者紧紧握着父皇的手,泪水掩饰不住,哗啦啦的流了出来。 张荣华上前,作揖行礼:“见过殿下!” 太子点点头,又对石伯行礼,再让大姐和八姐让开,问道:“以你的医术,能治好父皇?” 张荣华心里敬佩,这个时候第一时间想着的是亲情,而不是皇位,对他评价再上一层楼,此事来之前就考虑到了,没有迟疑,开口说道:“具体如何,还得试试!” 太子没有多说,俩人的关系不需要太多言语。 走到近前。 望着昏迷的夏皇,面色死灰,没有一点血色,嘴唇发紫,就算服下保命圣药,还有药尘出手,也救不回来。 从面相来看,大夏龙脉被斩,反噬周身,加上体内的剧毒,两者叠加,换成普通人早就死了,想要救好,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伸出手掌,扣着夏皇的脉搏,将吞天真元转化成内力,凝聚成丝,进入他的体内查看,认真仔细,没有放过一处地方。 太子等人耐心等待,死死的望着张荣华,想要从他脸上变化看出一点希望,但后者脸色始终未变,至始至终绷在一起。 半响。 张荣华收回手掌,没有急着开口,夏皇体内的情况很糟糕,想要救活,单凭七境大道本源的医术很难,好在他有斡旋造化,治是可以治,还能将其体内的毒全部清除,但时间嘛,可就长了。 再者。 无论想与不想,眼下的确是个机会,他欠太子很多,此刻正好尝还,助其登上皇位,等到皇位稳固,再让夏皇醒来。 那个时候,自己已经与杨红灵、纪雪烟、包括新派的人离开了大夏,要么在巫族三国、要么在通天山。 纵然那一天早晚都会到来,战场的事,双方各凭本事,无论是自己、还是太子,成败都怨不了别人。 有了决定,开口说道:“药首席的医术与臣一样,依旧束手无策,就算臣炼丹术比他高一境,起到的效果也有限。” 众人心里一沉,一颗心跌入深渊。 并未怀疑张荣华的话,毕竟药尘的列子在前。 太子再问:“没有其它办法了吗?” “臣眼下只能保住陛下的性命,让体内的剧毒和伤势不再恶化。” 太子知道这是最好结果,但心里总觉得哪里不对,以青麟手段,只要出手,无论什么事都能完成,这次怎么不对?莫非藏了一手? 如果是,他想让自己上位? 人多眼杂,不方便多问。 “需要什么,尽管开口,一律从皇宫宝库中拿!” “是!”张荣华应道。 手掌在腰间的五龙御灵腰带上面一拍,取出特制的金针,捏着一根金针,将吞天内力灌入里面,施展鸿蒙十三针,扎在夏皇胸口。 一遍过后。 再控制着斡旋造化的威力,取出四大属性之力,让其效果一般,打进夏皇体内。 再看他的脸,比刚才好了许多,死灰、嘴唇上的紫色不再加深,就连呼吸也逐渐平稳。 写下一副药方,交给魏尚:“一日三顿。” 后者郑重接过来,不放心别人,自己去办,这里有火祖和殿下在不会出事。 太子道:“都下去吧!让父皇好好休息。” 瑶池公主和明月公主再不舍也得离开,接下来的事,不是她们能参与。 药尘也是一样,夏侯来了,这里不需要他,一刻也不想多待。 太子指着边上的椅子,示意过去说。 俩人落坐。 太子问道:“你怎么看?” 张荣华正色说道:“大夏看似强大,实则内部势力错杂,外有强敌虎视眈眈,如今对南疆的战事打响,陛下昏厥,带来的一连串反应必须考虑,往小了说,家不可一日无主,往大了说,国不能一日无君,您必须站出来,不然于内于外后果很严重。” 火祖接过话:“夏侯说的对,陛下如今这样,您必须挑起大梁,保证大夏稳中过渡,明日朝堂,老夫代表皇室提议您监国,行使人皇权力!” “臣全力支持!” 太子知道这事不可避免,也不能犹豫,若推迟,只会置大夏于水深火热中,郑重应下:“好!”
张荣华问道:“他们什么反应?” 指的是皇后、隋家、三公、黑暗等人。 火祖道:“陛下出事,老夫第一时间命人皇卫封锁后宫,再下令封锁京城,没有旨意,他们不敢乱来。” 殿门推开。 魏尚端着托盘,上面放着一个玉碗,装着煎好的药过来,太子起身,从他手中接过来,坐在龙床上,拿着勺子放在嘴边吹了一下,等到凉了,再喂父皇服下。 完了。 接着刚才的事继续商量,包括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一一做出应对。 确定没有任何遗漏。 太子道:“青麟陪孤走走!” 向着后殿走去。 到了这里。 太子下令,让周围的人皇卫退下。 俩人站在湖中凉亭上。 太子紧盯着青麟眼睛,认真问道:“父皇真的没事?” 张荣华知道殿下的真正用意,有些事可以做却不能说,现在也未到摊牌时:“臣已经尽力了。” “孤想要皇位,但更想父皇平安无事!” “臣知道!” 四目相对,俩人都看着对方的眼睛。 良久。 太子收回视线,道:“辛苦了!” 张荣华表现的滴水不漏:“臣尽力做好每一份事!” 太子没有再说,带着他返回,让其先回去休息,自己得留在宫中,或者说,如无大事,都得守在这里,以防不测。 张荣华带着石伯离去。 路上,俩人神魂传音。 石伯问道:“尝还他的恩情?” “欠殿下许多,能做的只有这些,等到他坐稳皇位再治好陛下,届时连其体内的毒一同除掉。” 石伯没有再问。 这是最好的选择! 如若不然,也不会有黄袍加身的典故。 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