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二章 发报 (第1/2页)
周林解释说:“不能给你!教授嘱咐我,这封信要交给召康中将阁下。” 少将介绍说:“大佐是召康中将的儿子,也是教授的侄儿,你可以将信交给召康大佐。” 周林这才解开衣服,撕开了一个布块,从那里面拿出了一封信,递给了召康大佐。 召康拿到了信后,喊来了一个人。“将这信拿去检验。看信有没有被拆开过。” 室内沉寂下来。 十分钟后,一个少佐进来报告:“信没有拆过!” 周林心中说:“信我没有拆,但信的内容我知道。当初召康写信时,我在不远处看的清楚。” 召康大佐拆了信,看完了信。看完后他哭了。 少将与高桥大佐也看了信,都很悲哀。 教授在信中表示,如果没希望,他就会杀身成仁。 信中,教授说了两个地方,是富矿,有一个铁矿,一個钨矿。希望帝国能将那两个矿抓在手上。 审讯结束了! 周林回到了小坂立雄的办公室。 小坂立雄说:“我哥知道你被查的事。这事你也别多想。出了事,知情人都要调查的。他们也查了我,询问给你派人的事!” 周林问:“对你有影响没?” “有一点,毕竟我派人去了中国内地。没有报告上级。但是,是关于教授的事,情有可原。不会对我怎么样的。” “那我就放心了。麻本他们回来了吗?” “一个小时前回来了!这不,被叫去审讯去了。” 周林说:“审就审呗!麻本他们不错!我还答应给他们每人一百日元呢。” 周林拿出一千五百日元,递给小坂。“其他人一百,麻本三百。你给他们。” 小坂收了钱:“他们也说,跟你一趟,很值!” 出了宪兵队,周林去了天龙商行。 李天龙不知道周林出了一次差,热情地招待周林。 周林说:“李老板,玉米的船明天到,进港批文的事得靠你了。不然的话,我们就只能在海上交易。” 李天龙问:“那船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 “苏联的。” “我们就在海上交易吧。交易结束,连船带货全给我,我运给客户,就不要转来转去了。” “没问题!这样更好。” 第二天中午,李天龙与周林乘快艇去了海上,快艇靠上了运玉米的大船,两人上了船。 李天龙看了货舱后,又看了玉米,生吃了三颗。高兴地说:“好东西啊!小田,能不能再给我一船。” 周林笑着说:“没问题!要多少?我们手上也就一百万货了。再多也就没有了。” “那就要一百万!跟这一样的方法,海上交货!” 回到了岸上,回到了天龙商行。李天龙马上给了周林一张支票,三万大洋。 周林拿到了支票去了美国银行,将三万大洋全部换成了日元后,周林将这六万日元存进了小坂正雄的帐户。 周林没有留一块钱。戴立那边做成功了,答应给周林百分之五的利润分成。 存了钱后,周林便在上海转了起来。看到街上的报纸,登出了红党的消息。 周林马上记起一件事。 历史上发生的大事。 1934年10月中旬,红军主力第1、3、5、8、9军团,连同后方机关共86000余人分别从福建长汀、宁化和江西瑞金、于都等地被迫开始突围长征。其中1军团19880人,3军团17805人,5军团12168人,8军团10922人,9军团11538人。此外,还有两个独立纵队:军委纵队4695人,中央纵队9853人。经过20多天的作战,红军先后突破了敌人的三道封锁线。 今天,是10月18日。 老头子做了一个决定。 虽说历史上红军曾避开了危险。但是周林不知道自已的穿越会改变些什么。 他还是要去做点什么。 小坂立雄在上海,给周林租了一套房,也给了一部电台,用于生意。 周林回到了租房,记出了李刻农给的频率与密码。写了一封长密电,发了出去。 担心李刻农没注意,周林每一个小时发一次。 “红军一路向西,渡湘江,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行动意图,已被蒋洞察。蒋已调集了25个师,数十万大军,分五路前堵后追,背靠湘江天堑,设置了宛如天罗地网般的第四道封锁线。” …… 此时,在红军总部,李刻农正在安排各路人马,进行辐射侦察,收集情报,为红军前行,提供情报支援。 这时候,电讯室的主任过来了。 “李部长,我们收到了陌生的电报。” 李刻农说:“陌生电报有什么奇怪?每天有很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