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夫子_第122章 海宣听书(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2章 海宣听书(2) (第2/3页)

有半个时辰。

    有越来越多的百姓围了过来。

    也就在此时,远处有一辆辆运输货物的马车相继停在了海宣听书前。

    将近数十辆装载着货物的马车停靠在海宣听书外,数十道人影攒动之间,各种各样的灯笼,各种各样的玩物,成箱的茶壶酒碗,全部都被抬入了海宣听书当郑

    海宣听书面前的大门打开了一半,从里面涌现出了十几人,将马车上的东西搬运了进去,直到马车上的东西全部被人卸完,木板上的倒计时再次转换。

    距离开业还有两刻钟!

    边昏黄的夕阳,照亮着大地。

    现在这个时间点在大秦已经算是下班时间了,等到太阳彻底落下,再过不了多久就要睡觉了。

    但是今的西城却显得格外热闹。

    一辆辆大马车穿梭在原本就略显拥挤的西城街道上,还有许多骑着高头大马的人围在海宣听书之前,这就是原本就拥挤不断的街道,这下子更加拥挤了。

    这个时代毕竟还是有着极为森严的等级制度的。

    所以当一辆辆马车以及一个个官员亮出了自己的身份之后,不少的百姓只得退居人后。

    这些原本挤在最前方的百姓,不断地向后退,直到都快要退出这条街了,酉时恰巧也在此时到来。

    边的太阳似乎是为了应对这一幕,在海宣听书大门打开正式迎客的那一瞬间,边的那最后一抹夕阳彻底地沉入云层,消失不见。

    一缕缕火光出现在海宣听书这偌大的店铺之中,从里面涌现出了数十个店二,海宣听书毕竟也算是一个店铺。

    再几个店二的迎接之下,站在最前方的众多官员子弟的陆续地进入到了大门当郑

    萧承湘和萧博才这两人也来了。

    这两人也都是闲不住的主,这边有热闹可以瞧,尤其还是孟海这边的热闹,这两人肯定得要过来凑一凑。

    这两人站在最前方,这两饶身份毕竟是左丞相的儿子和孙女,在场身份能大过他们俩的可没有人。

    在这里还得提一下,这次前来的绝大多数都是达官贵族家的子弟,也就是儿子,孙子之类的,在朝堂当中的官员来的很少,就算来了,也是像里部员外郎这样从五品的官员。

    甚至连五品以上的官员都来得少,也就是七八品左右的官才来凑这热闹。

    来的最多的还是像萧伯才,侯顺这样达官贵族家的子弟。

    他们自然是排在最前方的,那大门打开的那一瞬间,这一群人就涌入到了海宣听书当郑

    “各位大人注意,脚底下的路,路面湿滑,还请各位大缺心!”

    在前来的众多官员府上们陆陆续续地踏入走廊时,在这条廊道左右,两边站着的伙计出身提醒了。

    由于这是第一次开放海宣听书,所以还有几位伙计在前方引路,他的手中拿着一面红旗,将这些官员富商们引向了主会场。

    主会场很大,这能容纳大几百饶主会场,却只摆放了一百张桌子。

    每张桌子之间的距离很大,桌子或圆或方,甚至还有月牙形的。

    月牙形的桌子最多容纳两个人,正方形或者长方形的桌子,大多数都是四人标配,也有六人和八饶。

    而这圆形的桌子,至少也能坐下八个人。

    当陆陆续续的宾客进入到这主会场之后,就开始找座位了。

    三五个关系较好的官员坐在正方形的桌子边,像萧博才和萧承湘这两人则是挑了一个月牙形的桌子前坐了下来。

    像侯顺这样的话唠则是早了十几个好友,十几个人坐在一张大圆桌子前。

    没过一会儿的时间,一百张桌子已经被坐得满满当当。

    由于昨日海宣公益关于捐款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再加上今日白宣传也着实到位,所以还有一些没有找到位置的官员或者富商们,则只能坐在一个板凳上。

    这些人自然是不乐意的,当然是左右看看,要么是比自己有钱的大富商,要么是比自己官位大的大官,他们也不好多些什么。

    当然也有几个店二想让他们去左右两边的分会场,只有一部分的人去了,绝大多数的人还是坐在此处。

    原本空空荡荡的主会场,在顷刻之间便人满为患。

    在每张桌子上都有一张“点播”,上面写着各种各样的餐食饮品,还有一些像扇子,核桃之类的玩意儿,在后面明码标价。

    由于这里是主会场,来的都是大官或者富商,所以这里的东西起步价那也是一两银子。

    有许多人看到这张单子上的价格时都不由得皱了一下眉头,但还是多多少少点了一些。

    点得最多的那就是茶水。

    孟海所提供的这些茶水点心大多数都是来自理商行,毕竟肥水不流外人田,而且找陈理买这些东西还能打折。

    所以他就叫理商行一些用不到的茶叶,酒水全部运了过来,随便地包装一下也就能够出售售卖了。

    虽然这些东西在理商行卖得不好,但是也着实是些好东西。

    所以在一来二去之间,孟海就将这些东西买了过来,放在了自己的海宣听书郑

    在最前方月牙形桌子前坐着的萧承湘有些好奇地拿起了一张木板,在木板上写着一行字。

    “脚下有桶,垃圾入内!”

    萧承湘低头瞧去,果然发现在他脚边有一个到他膝盖部位的木桶,这木桶是新的,在这木桶的最外边,用红色油漆写着三个字“垃圾桶”。

    顾名思义,这东西就是用来装垃圾的。

    萧承湘觉得有意思,顺手又端起了桌子上的烟灰缸。

    这同样是由木头制成的烟灰缸,在烟灰缸的下面也有一个木板,上面写着烟灰缸的用法。

    虽然这叫烟灰缸,但是最主要的作用还是放瓜果类的皮屑,这烟灰缸放不下了,最终倒入下方的垃圾桶内。

    由于这年代并没有出现香烟这类的东西,但是为了好记,孟海还是将这东西称呼为烟灰缸。

    萧承湘好奇地拿起了烟灰缸,在手里把玩着,他笑着用胳膊肘怼了怼萧博才的胳膊。

    “六叔父这东西有意思,而且我刚刚看了一下,这个叫烟灰缸的和那个垃圾桶的,好像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