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夫子_第123章 海宣听书(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3章 海宣听书(3) (第1/3页)

    书人还没有上台,整个主会场就已经热闹了起来。

    由于在场的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尝试过这种周到的服务,所以每个人时不时地举起红旗,黄旗召唤着店二,不然他们也没有事,但是把人叫来,总不可能什么事也没有吧。

    所以有些官员富商们把店二叫来之后,多多少少地会让他们上些点心,或者为自己倒茶,甚至还有给他们削苹果皮的。

    许多官员也纷纷效仿,这些店铺伙计倒是一点也不介意,纷纷的削起了苹果皮,或者剥起了花生。

    整个主会场非常的亮堂,整个主会场那是点满了蜡烛,主会场并没有上一世的电灯,但是却被烛光照如白昼。

    由于整个主会场是彻底被封死的,所以通风就显得尤为重要,整个主会场的四面八方哪都有通风口,甚至还有应用及疏散标志。

    让这个时代的人不知道那个标志什么意思,但是在场的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是认字的。

    哗……

    突然之间,头顶上原本亮堂的蜡烛被吹灭,周围原本摆放的蜡烛也被几个店二拿走,或者直接吹灭,只留下了寥寥几扇蜡烛照亮着主会场。

    伴随着整个蜡烛突然熄灭,整个主会场瞬间变得昏暗了起来,原本在坐的官员服务商们,一个个吓得站了起来,不明白发生了什么。

    就在此时,有几个店二手中拿着灯笼和蜡烛跑到了凸起的圆台上,他们将手中的蜡烛放在圆台正中央,头顶上也被挂上了蜡烛,烛光瞬间将整个凸起的圆台照得亮堂堂的。

    与周围的昏暗相比,阳台上的光亮就格外地引人注目。

    从圆台的台阶下走上来了一人。

    是书人柳瑞。

    书人柳瑞顺着台阶一路走到了圆台正中央的那张桌子上,他穿着一身白色的衣衫,白色的衣衫在烛火的照耀之下显得更加夺目。

    他轻轻地拍了拍衣袖,又将有些长的衣袖给挽了起来。

    只见他忽然拿起了桌子上的扶尺,又或者是醒目。

    就见他一拍醒目,一身清脆的声响瞬间传遍整个会场。

    即使这主会场的人数足够多,整个主会场也足够大,但是这一道清脆的响声人就传遍了整个会场。

    柳瑞先是朝着在座的众人抱拳拱手行礼,四面八方全部都进了一遍之后,他才坐在了圆台中央那唯一的座椅上。

    他将手放在了桌子上。

    在桌子上除了有醒目之外,还有润喉的茶水,白毛巾,扇子,还有一些木制的玩意,这些都是辅助书用的。

    就见柳瑞抬起桌子上的醒目,又拍了一下。

    啪……

    清脆的响声再次传出,柳瑞的声音也传了出来。

    之前提到过柳瑞,他是孟海第一次进1平府总理衙门的时候,在他正前方大牢里面蹲着的狱友,他是因为一次喝酒误事,错了书,所以被押送进平府总1理衙门的。

    但是要论专业素养以及专业能力,柳瑞在所有的书缺中,那可是排名第一的。

    只见柳瑞的喉咙动了动,那标准的声音带着磁性传了出来。

    “书唱戏劝人方,三条大道走中央。善恶到头终有报,人间正道是沧桑!”

    柳瑞的话音落下,经常听书人书的众多宾客不由得鼓掌叫好。

    “好!”

    “这我还是头一回听!”

    “得不错!”

    伴随着一道道呼喊声响起,柳瑞的下一句话传出。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郑”

    “这是本首诗的词调,也就是开篇诗。下面我要给诸位客观讲的是,三国演义。”

    在这个时代的书人书之前,总会来上一篇打油诗,得好也好,得不好也罢,总有这个题记。

    这也是自古以来的传统。

    刚刚那一首是明代杨慎写的“临江仙”,孟海在默写出来的三国演义里面就有这一段,也是在开头,所以柳瑞也就将这首诗念了出来。

    这一首诗脱口而出,瞬间让整个会场沸腾了起来。

    “好诗,实在是好诗!”

    “这实在是好词,不是都人之前的开篇诗就是一篇打油诗吗,这首诗写得如此之好,难不成是书人你写的?”

    “这真是好词,没想到前来听书就能够听到如此诗词,我大秦近几年的诗词果然已经如此昌盛了!”

    整个主会场瞬间陷入了一片喧哗当中,在场可是来了不少朝廷当中的文官,尤其还有几位来自翰林院和文华院,还有一些是当朝国师于文墨的弟子。

    当在场的这些人听到开篇的这一首临江仙的时候,他们的眼睛都亮了,甚至还有几个人赶紧举起了黄旗,让王后的店二送来纸笔,他们凭借着记忆将这首诗给写了下来。

    柳瑞笑呵呵地看着下方的喧闹,他也不话,直到下方的喧闹声音了一些,他才抬起手中的醒目,再次拍了拍。

    这第三次,明这本书正式开始。

    “话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推其致乱之由,殆始于桓、灵二帝。桓帝禁锢善类,崇信宦官。及桓帝崩,灵帝即位,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共相辅佐。时有宦官曹节等弄权,窦武、陈蕃谋诛之,机事不密,反为所害,中涓自此愈横……”

    “到这里,我还得要句题外话。在这本书里,也出现了我秦国国号,只不过此秦非彼秦。这件事已经上报了,官府做了批准,就是得到朝廷批准的,所以各位在听我起“秦”的时候也不要找碴,咱们言归正传……”

    三国演义毕竟有一部分涉及秦国和秦朝之类的字样,按理来,这是要被忌讳的,毕竟现在的这个国家就是秦国。

    只不过孟海为了图方便省事,当初就直接找到了赵宣和他提了一嘴这件事。

    赵宣也就让宋智去给官府通知一声,备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